紙風車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照片提供/李永豐。
本文刊載於《新台灣》新聞週刊 # 528(2006.5.6~2006.5.12)
李永豐,現任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負責紙風車劇團(兒童劇創作)、綠光劇團(成人歌舞劇)、風動舞蹈劇場(現代舞),和風之藝術工作室(專事舞台、佈景、道具及雕塑藝術品設計製作)四個藝術團隊的創作、經營;並擔任「紙風車劇團」藝術監督,以及「紅樓劇場」館長。李永豐強調:「紙風車,有風就動;沒風的話,自己跑,也會變成有風,一樣能讓風車動。」
李永豐童心未泯,笑容燦爛
台灣兒童劇團人才中,李永豐是一個極富創意的先驅領導者。他導演的兒童劇,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次數最多。此外,他也承辦多次大型活動企劃,從一九九三年開始,「國慶民間遊藝」、「宜蘭國際童玩節」、「總統府前飆舞」、數十萬人共同倒數的「跨年活動」、「新港國際兒童藝術節」、「二○○一年全國運動會」、連續八年承辦文建會之全國「青少年戲劇推廣計劃」….等。
總統府前親子玩大布
總統府前親子活動
兩廳院廣場上舉辦跨年迷宮活動
對李永豐而言,藝術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其他藝術家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李永豐認為,藝術是一群人共同創作出來的;他堅信:「放棄霸氣,與人為善,遠比藝術本身來得重要。」
畫風獨特 有畢卡索味道
李永豐,一九六二年,出生於嘉義布袋,從小在有風有浪的海邊成長。小時候,跟在大哥李良仁(現為知名雕塑家)身邊,看著哥哥「畫什麼人,就像什麼人」,自己也對畫畫產生興趣。高中時,美術老師楊元太,對李永豐影響很深。李良仁和李永豐,先後都被
李永豐的印象中:「他不教我們怎麼畫,而是教我們對藝術的觀念。」因為喜歡畫畫、塗鴉,李永豐幾乎每天下課後,就接著去美術教室上課,畫石膏像。「我雖然喜歡畫畫,但我畫得並不像。第一天上課畫石膏像時,我『就黑白撇撇咧』。」率性坦誠的李永豐,不吝於呈現自己真實的一面。言談中,他毫不掩飾自己的粗獷豪邁。
那時候,一般學畫的學生,多半必恭必敬,畫作盡量微妙微肖。李永豐卻不是這一類型的學生。不過,
透過
屢敗屢試 聯考考了七次
青少年時期的懞懞懂懂,加上家裡的經濟環境窘迫,李永豐沒能好好地唸書,結果,一次又一次的大專聯考失敗,不但讓他的人生遭到很大的挫敗,甚至連剛被
「那時,我就是沒自信,才會一直考。那個經驗非常慘痛。我從十八歲考到二十四歲,考到國中、高中同學都大學畢業了,考到高中課本都改版三次了,還在考。」回想當年,李永豐承認,「雖然堅持一直考,不過我還是不夠專心。每一年讀一讀,到後來都沒辦法認真讀下去。」不過,李永豐想進大學的毅力非常堅定,才能讓他比一般人更有勇氣地「連考七次」。
校方無信 不屑在此求學
這七年中,他曾經考上一個位於台北市的私立專科學校。第一學期,因為李永豐的戶籍在南部,校方要求他住進校舍。李永豐向來喜歡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生活作息又較一般人晚,對於住校一事,感到非常不便。與校方多次溝通後,校方提出一個條件,只要下學期前,李永豐把戶籍遷到台北,就可以不必再住校。
第二學期,李永豐早已把戶籍遷到台北,校方仍要求他住校。李永豐看得出來,校方想盡辦法要多賺學生的住宿費,他向校長據理力爭之後,校方竟乾脆告訴他住校費用可打折。李永豐覺得,校方毫無誠信,明明已答應的事竟又出爾反爾。因此,李永豐請求大哥李良仁,陪著他到學校去處理此事。
李良仁到學校去的時候,因為想上廁所卻進不去,才發現教師專用的廁所,為了不讓一般學生使用,廁所的門居然上鎖。李良仁很生氣,奮力用腳把廁所的門踢破,才尷尬地看見一位教師正在如廁。這個學校辦學,完全違反教育原則、誠信原則,李永豐雖然聯考考得很辛苦,卻不屑在這個學校繼續求學,他不顧一切辦了休學,決定重考。
加入蘭陵 開啟戲劇之路
一九八一年,李永豐就讀這個私立專科學校時,因喜歡戲劇而加入話劇社,後被選入「蘭陵劇坊」,從此開啟他的戲劇之路。後來,即使休學,他仍在蘭陵劇坊工作。直到當兵前,李永豐仍未考上大學。退伍後,李永豐很確定自己想唸戲劇系,仍堅持報考大學聯考。在鍥而不捨的努力之下,李永豐終於如願以償,考上國立藝專(現為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
李永豐在蘭陵劇坊期間,受到教育心理學博士吳靜吉的影響很大。吳靜
一九九二年,李永豐開創「紙風車團隊」。「紙風車」成立的第一年,李永豐邀請吳靜
充滿自信 才能勇往直前
踏入社會後,經過很多生活上、工作上的磨練,李永豐才慢慢累積出對自己的信心。他體會到:「有了自信,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有了自信,李永豐再回到母校的「傳統藝術研究所」深造時,進度之快,猶如快馬加鞭。有了自信,李永豐對藝術的觀點更加廣闊,他認為不必為了藝術去參賽,不必去國外求取別人的肯定,「藝術的表現,好與不好,自己知道。」
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後,憑著自信,加上一份專注與堅持,縱使事業上遭遇再大的危機,李永豐都能咬緊牙根撐過去。他謙虛地坦承:「我無所求,但我忠於自己的工作。大學聯考都考了七次,還有什麼比這個更令人挫折的?」
一九八○年代中期,台灣報禁、黨禁解除前後,李永豐也接觸過「環墟」、「河左岸」等這類「期待政治改革」形式的小劇場。他覺得這些小劇場,藝術性不夠,批判性也不強。這些小劇場甚至還發展出一種「故弄玄虛」的觀點,認為如果一場表演,讓觀眾一看就懂,這場表演的程度就不好。李永豐非常鄙視這種觀點,他深信:「表演藝術,應該讓人一看就懂!」
秉持著這種信念,李永豐後來選擇了較少人投入的兒童劇場。一九八六年,李永豐開始從事兒童劇編導,並策劃主辦兒童戲劇研習營,以發展兒童創造力為主要方向。他發現,兒童劇場有很大的潛力與空間。這是孩子喜歡的,也是家長喜歡的。這不僅給李永豐極大的鼓舞與振奮,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他自己喜歡的事業。
兒童劇「黑光劇」
兒童劇「賣火柴的小女孩」
紙風車劇團歷年來頗受歡迎的兒童劇「大小巫婆」
很多人問過李永豐,紙風車劇團怎麼不出國公演?李永豐表示,一來,出國公演需要龐大的費用,除非政府全額補助,否則吃力不討好;二來,他希望更多台灣的兒童欣賞他的兒童劇,這才是他最大的心願!
李永豐設計的「兒童滾大球」活動
這咧「美國」,有「浪」擱有「風」
李永豐出生時,鼻子很『挺』,很像外國人,加上他的阿嬤非常思念已出國唸書的大表哥,所以阿嬤就說:「這咧囝仔就佮號做『美國』。」因此,早在取名「永豐」之前,家人就叫他『美國』。李永豐說:「我的
李永豐和阿嬤感情很深。他小時候就服侍阿嬤吃檳榔,五歲時,幫著阿嬤,把與自己鼻子同高的尿壺、屎桶從屋內拿出去倒,連村裡的人都知道他很孝順阿嬤。夜裡,阿嬤幫他抓背的情景,讓至今他記憶猶深。現在,他自己的小孩嚷著要他抓背,他都會照做,那幾乎是他濃得化不開的親情代號。這一份情,讓李永豐深深感受到,台灣人的感情是很值得珍惜的。
李永豐把戲劇當事業來做,父母與家人又如何看待呢?在這方面,李永豐曾用心下了一番工夫。從唸大二起,他就自力更生,自己賺錢負擔學費、生活費,並且寄錢回家給父母,不讓父母操心。甚至早在報紙刊登劇團的消息之前,李永豐就先把表演的資訊寄給爸爸媽媽。如果劇團南下公演,他一定會把父母請來觀賞劇團演出,並主動向團員介紹自己的父母,肯定父母的貢獻,讓團員認同。
「我爸爸只有國小畢業,我媽媽不識字,但我覺得他們很偉大,我也希望他們以我為榮。」幾年前,台灣的英文報紙---中國郵報(China Post)在母親節前夕訪問李永豐,李永豐找了一張自己與母親合照的照片,讓報社刊登。「我媽媽知道後,高興得不得了。」
面對危機,創造風車奇蹟
李永豐在研究所唸的是「文化資產與文化政策」,談到台灣的文化政策,他也只能搖搖頭:「從國民黨到民進黨,都一樣政治掛帥,都沒有文化政策可言。」他相信,在台灣,藝術這條路,還有很遠很長的路要走!「我們現在在藝術界努力地做,就如同在金字塔的底部奠定基礎,可能要等五十年,才有個金字塔頂端的藝術人才產生。」
一九九六年四月初,紙風車劇團「首次」於國家戲劇院,推出十二生肖系列兒童劇的第一部作品【貓捉老鼠】時,不巧遇上了當時台灣最大的政治危機---「中共武力犯台」的風聲甚囂塵上。
李永豐毫不退縮,下令動員整個劇團的人力,絲毫不放棄任何機會,拼命打電話,鼓勵家長如期帶小朋友來看戲。他深信,不管這個世界發生什麼事,我們唯一能做的,還是要堅持自己的崗位。「那一個禮拜,我們的團員總共打了一萬多通電話,打到手都軟了。結果,票房居然由三成衝到九成九。」李永豐強調,「我對台灣永遠有信心,這會讓很多人面臨危機時,立場更堅定。」不管有風沒風,李永豐永遠會設法讓紙風車不停地轉動。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7/18 錄影訊息!楊定一、朱魯青、王俠
回覆刪除軍、李永豐 超優質講座!
※ 錄影地點:中視新大樓B棚3樓
〈原大樓隔壁〉,臺北市南港區重陽路
118號
※ 免費參加!因場地有限,請先電話
報名登記,以方便安排座位
※ 交通資訊:捷運昆陽站 轉公車5
51
(捷運站1號出口旁搭乘,標示為”往南
軟園區”才能搭乘)
藍22、
藍817請過馬路到對面搭乘
報名專線:(02) 6636-0088
bestvideo2007@yahoo.com.tw
中視【全民大講堂】網站:
http://www.ctv.com.tw/ctv_enter
tainment/entertainment_4/12.php
百分百影視有限公司:
http://tw.myblog.yahoo.com/best
video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