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網路時代,藝文上網就別移除!

文/邱斐顯



照片提供/曾道雄教授



莫札特歌劇,台灣首演


2014815,我在我自己的【台灣藝術花園】部落格,發佈了一篇曾道雄教授導演兼指揮的莫札特歌劇IDOMENEO, King of Crete(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 台灣首演的訊息文章。


如果你仔細看看這齣【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歌劇的演出時間,你大概會以為我是不是弄錯了?展演時間是2008117~19日,是六年半前的展演活動,我怎麼會現在才來發佈文章?


沒有錯,這部歌劇早在六年半前,就已展演過了。你就算現在想看,也看不到。那麼,或許你又會問,我又為何要在六年後,才來發佈這篇文章?說來話長,這是發生在台灣藝文界的一些真實故事……


201488父親節當天,我收到曾道雄教授寄來的電子郵件。他信裡寫道:


Dear Friends

這齣在台灣首演的莫札特偉大莊嚴歌劇:「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Idomeneo, Re di Creta), 演出至今已六年半,當時在國家戲劇院推出,三場皆滿座,這樣的冷門的莊嚴歌劇有如此多觀眾(有從中南部包遊覽車上來看的,可見台灣確實有知音。

這首演現場的錄影,一直沒把它拷印出來,主要是需要一筆經費,再者現在網路流行,看DVD的人與日俱減,而我本身對演出仍有些不滿意之處。但為了留下台灣作歌劇的影音與文史記錄,以及對共同參與工作的音樂家與劇場藝術家的敬意,我們還是決定將它出版(我計劃也將分贈給各縣市圖書館)

敬請藝文界先進,知音與好友,持續給我們支持指教。

曾道雄   2014,父親節


藝文新聞,留在網站


看完曾道雄教授的email之後,我決定到我的歷史檔案裡,把六年半前(20081月)的資料找出來,重新整理後,發表在我的部落格。


2008年初,我進入中央通訊社工作,擔任的職務是網路編輯,負責編輯英文藝文新聞。過去數十年來,中央社一向走的是傳統的新聞發稿路線,也就是說,主力放在新聞記者跑新聞、寫新聞稿的方式。然而,廿一世紀過了七年,全球的網路資訊迅速發展,連國際知名新聞媒體也不斷調整他們的新聞發佈方式,反倒是台灣的國家級新聞通訊機構——中央社,在這一方面不但沒什麼改善,甚至跟不上世界潮流,也不知如何處理與發揮媒體網路的功效。


20081月,曾道雄教授把【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歌劇展演的相關資料寄給我。我把這些資料,編輯成一則藝文新聞,發佈在中央社的網站上。(除了曾道雄教授提供的中、英文資料外,中央社也有資深外文編輯主任協助我潤飾這篇英文藝文新聞)。


展演活動結束後,我直屬的網路主管,因為只有網路工程概念,而無網路資訊概念,便要求我把藝文活動的展演新聞撤下中央通訊社的網站。我告訴他,「這些資訊留著,以後若有人想查資料,就可以找得到。」但是這個主管,認為這些展期已過的活動圖文,會占去中央社新聞網站很多記憶體容量,使得網頁承載速度變慢,堅持要我移除展演已畢的活動資訊。


「舊聞」點選就是「新聞」


當時,我曾經上網找到一個例證:1991729,美國紐約時報刊登一篇文章,ReviewDanceHenry Yu Returns With a Style Of His Own 報導台灣舞蹈家游好彥。


1991年是還沒有網際網路的年代,而2008年我卻能夠在網路世界查到這一篇藝文新聞報導。由此,我可以推論:紐約時報的新聞網站,不僅發佈即時新聞,同時也將歷史新聞「網路化」,讓一般人用關鍵字就可以搜尋得到。


游好彥1991年的藝文新聞網址如下:



照片/Archives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Website



這樣的例證,仍無法說服這位主管。我在職時,在這個主管不懂的資訊領域裡,我設法保留所有的藝文展演資訊。


當時,我心裡認為,這些藝文資訊不像社會新聞或是政治新聞,瞬息萬變。藝術文化的展演活動,是人類心智長期累積下來的豐富資源,多少藝術家嘔心瀝血,才能成就一次的展演活動。


我深知,將來中央社網站必然會把這些過期的藝文展演資訊移除,因此我就更加用心地把自己所寫的資料「全部保存下來」。不出所料,後來,我離職後,這些我編輯過的藝文資訊,全部被移除得一乾二淨。


我離開中央社也有五年半多的時間了。從曾道雄教授在今年(2014年)父親節時,提出【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歌劇的後續計畫之後,我開始在想,還有許多被我塵封多年的藝文新聞,我也該再把這些資訊重新整理後,將來一一發表在我的部落格,以便日後有心研究藝文的人士或教授、學生容易搜尋。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IDOMENEO, King of Crete(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



IDOMENEO, King of Crete(克里特王依多美聶歐) 

EditorFelicity Fei-Hsien Chiu(邱斐顯)


Date: 17 January 2008 ~ 19 January 2008
Location: National Theatre Hall, National Chiang Kai Shek Cultural Center (國家戲劇院)


The members of the Taipei Opera Theatre (台北歌劇劇場) will perform an ‘old-fashioned’ opera by the young Mozart, using a classical plot (King Idomeneus, ‘Idomeneo’ in Italian, is mentioned in Homer and Virgil).


IDOMENEO, King of Crete, is produced and conducted by Professor Tseng Dau-Hsiong (曾道雄), a famous conductor, stage director, baritone and educator. Professor Tseng also writes the Chinese subtitles for this opera.


This opera was premiered in Taiwan in January 2008.


About this opera:


This story takes place at the end of the Trojan war. Idomeneo, the king of Crete, returning victorious from war with Troy, encounters a storm that threatens his fleet. In return for safe passage, he vows to Neptune to sacrifice to him the first person that he sees upon arriving ashore. When that person turns out to be his sonIdamante, Idomeneo sends Idamante away, hoping to avoid his pledge to Neptune.


Idamante and a Trojan prisoner
Princess Ilia, are in love. Idamante is also loved by Elettra, the princess of Argos, the daughter of the Greek King Agamemnon. Of course, breaking a vow to a god will have repercussions: Neptune sends a monster to ravish Crete. Idamante slays the monster and offers himself as the promised sacrifice to Neptune, as, indeed, does Ilia, but an oracle intervenes and everyone lives happily ever after.



About Prof. Tseng Dau-Hsiong:


Prof. Tseng Dau-Hsiong founded the Taipei Opera Theatre in 1971 and has premiered more than 30 operas in Taiwan and Southeast Asia. In each opera production, he served as producer, stage director, vocal coach, chorus master, and even as a singer or conductor. He is also an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music educator. He was director of the Music Research Institute and the head of the Music Department at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from 1981 to 1984. He has conducted the chorus of th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more than 30 years, directing plays of sacred and secular works.



The rehearsal photo courtesy of the Taipei Opera Theatre


Time: 17~18 January 7:00 p.m. 
 19 January 2:30 p.m.


Admission: NT$4008002000500010000




莫札特  莊嚴歌劇:依多美聶歐【克里特島的國王】
W. A. Mozart: Opera Seria “Idomeneo”Re di Crete


中文簡介(翻譯曾道雄教授


劇本:姜巴提斯達.瓦雷斯果(Giambattista Varesco
作曲:沃夫岡.阿瑪蒂斯.莫札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創作年代:178010月—17811月(莫札特時年24歲)。
首演:1781129日,在巴伐利亞的慕尼黑宮廷劇院。


1780年的夏天,莫札特接獲慕尼黑宮廷劇院負責人席歐伯爵(Count Seeau)來函委託,譜寫由薩爾斯堡主教書記瓦雷斯果改編自丹舍特(Danced)原著的劇本【依多美聶歐】,克里特國王,參加特洛依戰役後返國的故事。


莫札特已在法國看到法國歌劇綜合舞台機能,以及運用義大利歌樂和樂隊相輔相成的效果,這些範例,尤其在莊嚴歌劇作曲家畢奇尼(Piccini)的作品「羅朗德」(Roland)中可以看到。莫札特在法國也從歌劇改革者葛魯克(Gluck)和瓊梅里(Niggolo Jommelli 1714-1774)的手法中,得到很多啟示和經驗,這對於他譜作這部莊嚴歌劇,助益甚多。


創作這部歌劇時,莫札特不到25歲,但卻是他創作與生涯的轉捩點,他欣喜於慕尼黑的管絃樂團的水準,能讓他發揮較深邃的樂思和技巧,那是卡爾.提渥要爾(Karl Theodor)經營著名的曼海恩(Mannheim)樂團,帶過來的班底團隊,這種與樂團的合作方式,使這位天才橫溢的作曲家覺醒並獲得啟示,他決定不再仰薩爾斯堡大主教的鼻息,要到維也納去開拓他音樂的新天地。


總之,不論心理或時間,莫札特在譜作這部歌劇都有較充裕的準備,其實他在離開薩爾斯堡之前便開始動筆。到慕尼黑之後也可從容工作,歌手和樂團合作尚稱如意。只是擔任王子一角的男高音V. dal Prato 缺乏歌唱經驗,莫札特必須像教小學生一樣慢慢教他;而擔任國王近臣 Arbaces 的歌手,居然要求刪去詠唱調中的發展部。後來這部戲回到奧地利公演時,譯為德文演唱,樂譜亦經修訂,甚至主角國王 Idomeneo 都改寫由男低音來演唱。


過去以希臘神話故事為題材的歌劇大都以巴洛克風格寫出的,觀眾仍然不習慣莫札特以古典而且入木三分的磅礡劇力來表現,因此反應不甚熱烈,尤其莫札特本身希望這部莊嚴歌劇能較貼近法國歌劇的型式來呈現,其中包括對劇中場景變化的要求。莫札特對這部 Idomeneo 歌劇的重視和縝密的構想,可以從他到慕尼黑之後,和父親來往36封信的詳細討論中見到一斑。只是這部戲的舞台佈景以及費用較大,所以返回奧地利後還以音樂會方式演出時。Idomeneo 曾改寫由男低音來擔任;他的兒子,則以男高音和反串的次女高音或假聲男高音來擔任。


莫札特的歌劇,可以說是總結前輩、啟發下一代,其重要性,遠超過他器樂作品對後世的影響力。除了這種號稱「義大利正統」的莊嚴歌劇之外,其喜諧歌劇(Opera Buffa)和德語歌劇(Singspiel)相對地較受歡迎。這部 Idomeneo演出後曾沈寂一時,直到19世紀初才又由德國的卡雪歐(Kassel)市開始演出,往後逐漸在世界各大劇院推出。莫札特優秀的作品自然可穿透時間而歷久彌新。人們終於可以重新感受到這位曠世奇才的偉大作品。而我們除了習慣莫札特詼諧喜悅的活潑音樂之外,也真正體驗到這位神童劇力萬鈞、偉大歌劇肅穆莊嚴的一面。


劇中人物


依多尼歐(Idomeneo克里特國王-------------------------------------男高音
伊莉亞(Ilia              特洛依公主, 普立安國王[Priam]之女-------女高音
以達曼德(Idamamte王子,Idomeneo 之愛子--假聲男高音或次女高音
艾烈特拉(Elettra)公主,
(即希臘聯軍阿加門儂 Agamemnon 國王之女)----------------------女高音
阿耳巴司(Arbace)國王近臣--------------------------------------------男高音
海神高僧(High Priest of Neptune------------------------------------男高音
神諭之聲(Oracle
群眾:特洛依俘虜、水手、克里特島人民------------------------------合唱團


    時間:木馬屠城,特洛依戰爭之後
    場景:克里特島海邊、在首府錫冬(Sidon)的宮殿,以及海神廟


劇情簡介(撰文者/曾道雄)


く第一幕>


特洛依戰爭之後,希臘各聯邦的軍隊己陸續返國,而特洛依國王普立安(Priam)與女兒伊莉亞,連同特洛依的子民,已在克里特國王依多美聶歐未回到國門之前,被俘來囚禁在克里特國的宮城之中。依多美聶歐國王最後才由海上開始其返國的航程。


在宮裡,伊莉亞悲嘆自己淪落的命運,她的苦惱非僅如此,她私下愛上克里特王子以達曼德,她自認背叛和不忠於父親和族人而不安自責。


王子以達曼德出現,他安慰伊莉亞並傾訴對她的真情。王子為了證明其愛情,釋放被囚禁的特洛依人。艾烈特公主也深愛著王子以達曼德,她見到這種狀況,懷疑王子此突如其來的動作和心意。


國王近臣阿耳巴司告訴王子:國王在返航中狂風巨浪中遇難,王子一聽立即奔向海邊、這時艾烈特公主洞察王子和伊莉亞的感情,獨自唱出嫉憤與自憐之歌。


在海邊的一個默劇樂曲中,敘述依多美聶歐國王向海神的誓言:只要讓他安然上岸,他將以第一個見到的人為犧牲來祭拜祂。依多美聶歐果然逃過一死,被海浪打上岸來。伊達曼德王子一開始認不出父王,但知道彼此身份後,國王立即轉臉迴避,不敢正面看他。最後當他們父子四目相視時,依多美聶歐已意識到海神的作弄,厄運已等在後日折磨他了。


く第二幕>


在宮殿中,依多美聶歐把所有事情經過告知近臣阿耳巴司,這位臣子建議叫伊達曼德王子逃亡,藉口是陪同艾烈特公主回到她城邦阿爾果斯(Argos)。但依多美聶歐聽了,仍惶恐憂慮。


伊莉亞公主來到,由於她私下與王子相戀,感情上也將國王視同父親,國王意識到年輕人的愛,但若以達曼德必須犧牲,不就簡直是與她三人共赴刑台嗎?國王自己雖倖免於海難,但現在心中卻遭逢更大風暴。另方面,艾烈特公主則認為王子以達曼德將要護送她回國,她得以和朝思暮想的人同行而充滿了憧憬,她也由衷地唱出心中愛的喜悅與想望。


在港口,依多美聶歐即將送別兒子,但突然間狂風大作,一隻恐怖的海怪騰躍而出。眾人詰問:「是誰觸怒了神明?」依多美聶歐公開自己與海神的誓約,以及意圖背信的罪愆,群眾聞之驚慌走避。


く第三幕>


宮中庭院,伊莉亞寄語微風,宣示她內心對王子無盡的愛,這時以達曼德王子接近她,也再無法隱忍自己的熱情,兩人同唱起一首動人的愛之二重唱。國王與艾烈特公主進來(莫札特在此譜出了一首傑出的四重唱)。艾烈特目睹此景,不由得愛恨交加。依多美聶歐看到兒子浸在愛的狂熱中,乃祈求海神准許以自己生命代替孩子作犧牲。而不明究裡的王子,想到要遠離愛人,只能傷心地和伊莉亞話別。近臣阿耳巴急上,懇求國王趕緊設法解救黎民,因海怪已興風作浪,鼓動海嘯淹沒了村莊。


在廣場上,高僧當場質詢並面告依多美聶歐國王,海怪已吞食千百名百姓,並摧毀城鎮,唯一解決之道,即國王必須履行對海神的誓約,將以達曼德送上祭台。國王承認自己過錯,為救全體子民,只有犧牲自己骨肉。


場景轉到海神廟前,國王和僧侶正準備祭獻禮,這時傳來遠處群眾歡呼聲:王子以達曼德屠殺了海怪。但依多美聶歐心裡明白:這會再觸怒海神,更大的災難將會到來,只好讓祭禮繼續進行。這時以達曼德王子裹著祭袍出現,而伊莉亞公主即時趕到,挺身要替代王子一死,當她的祈求不可得時,自己也走上祭台,和愛人交頸,準備和以達曼德共生死,一齊犧牲供做海神的祭品。


這時海上突然傳來海神莊嚴的聲音:「神受至愛之情所動,諭示可免王子一死,但依多美聶歐背叛對神的承諾,必須退位,而由王子以達曼德繼位,並得以伊莉亞為新王后。」這時,依多美聶歐如釋重荷,感恩之餘,宣佈退位並呼籲子民為年輕的新王效忠。伊莉亞公主也成為新王后。但心碎的艾烈特公主本來是為尋父仇而來此異域(因她父王阿加門儂凱旋回家後,反遭王后夥同其情夫將他殺害),如今這位飄泊的麥鍚尼公主自己卻遭逢了這場愛情悲劇。她奔向海邊,站在岩岸的高崗上,遙望著遠方的故鄉,縱身於愛琴海,以一己之身,聊慰海神的心願。 




延伸閱讀:


台灣聲樂教父   拒演蔣介石的曾道雄


曾道雄——邱斐顯訪談心情燒錄(6)/互動/二、聲樂傳記.少之又少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