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人權宣言 挑戰當局台獨禁忌:荊棘中綻放的百合—高俊明牧師信仰之路(8)文/邱斐顯

荊棘中綻放的百合高俊明牧師信仰之路(8
邱斐顯


六、長老教會總幹事


人生巨變,接任總幹事開始




1977年,816,台灣長老教會總會發表『人權宣言』,主張『讓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圖片原函掃描自:高俊明等著,《台灣新而獨立的國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與教制委員會出版,2007年。第338頁。

1970年,長老教會總會第十六屆議長謝緯牧師,因車禍去世,後來總會改選議長,高俊明當選第十七屆議長。而後,改選總幹事時,高俊明又被推選為總幹事。於是,1970818,高俊明辭去議長,正式就任總幹事。

高俊明接任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之職,是他一生重大的轉捩點。往後他積極參與長老教會總會的「三次聲明」,他承受來自國民黨政府的重大壓力,他歷經台灣社會最重大政治動盪的1979年美麗島事件,他震驚於1980年林宅血案,他基於信仰而藏匿遭國民黨通緝的美麗島雜誌總經理施明德,以致後來他自己遭逮捕入獄、接受軍法審判。

高俊明往後人生命運的變化,皆從他接任總幹事開始。

為台灣下獄,深以為榮

長老教會總幹事本是一個專職的神職工作,但1970年代至1980年代,台灣政治風雲多變,黨外反對勢力波濤洶湧,竟把高俊明捲進來,因一起施明德藏匿案,而成為國民黨政權的階下囚。

事隔多年,高俊明回憶那段歲月,他認為國民黨當局將他逮捕入獄的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國民黨當局認為,我應為長老教會三次聲明負責;尤其是第三次的「人權宣言」,公然主張「讓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直接挑戰國民黨政府對「台灣獨立」的最高禁忌,更是令他們無法忍受;
第二、我始終主張應該重新加入普世教協,不應孤立於國際社會之外,而國民黨當局的一貫立場是,要求長老教會總會退出普世教協;
第三、我是藏匿美麗島事件施明德的主要負責人。

高俊明認為美麗島事件爆發後的藏匿施明德案,只是導火線,國民黨當局若不因此事而將他捉拿入獄,也會編織其他的罪名,將他關入黑牢。因此,他自覺為台灣下獄,深以為榮,無怨無悔。

人權宣言  挑戰當局台獨禁忌

1977年,美國總統卡特與中國進行外交正常化的談判。台灣的時局,風雨飄搖;台灣的安全,陷入危機。當時,為了台灣人民的生存,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認為,不能僅止於要求自決,還要進一步要求台灣獨立,來表達台灣人民的心向。因此1977816,長老教會總會發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人權宣言〉,挑戰國民黨當局「台灣獨立」的最高禁忌。這份歷史性的聲明,公開呼籲:

面臨中共企圖併吞台灣之際,基於我們的信仰及聯合國人權宣言,我們堅決主張:「台灣的將來應由台灣一千七百萬住民決定。」我們向有關國家,特別向美國國民及政府,並全世界教會緊急呼籲,採取最有效的步驟,支持我們的呼聲。

為達成台灣人民獨立及自由的願望,我們促請政府於此國際情勢危急之際,面對現實,採取有效措施,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這是國民黨統治當局,自中國撤退來台,實施戒嚴統治以來,台灣島內第一次出現一個團體公開要求台灣獨立的主張,而高俊明就是這個團體的總幹事。


軍事法庭  高俊明〈我的最後陳述〉


1980年,高俊明出庭。相片來源:

1980516,高俊明為了他的信念,他站在軍事法庭,面對軍事法官,發表辭情感人的〈我的最後陳述〉他不推諉卸責,他不祈求脫罪,他不低頭認錯,反而請求庭上釋放其他被告,自己願意「負起一切刑罰」。〈我的最後陳述〉全文如下:

一、我願意負起林文珍、施瑞雲二人的一切刑罰,因為她們兩位完全是被我連累的。
二、我也願意向因為愛心而幫助施明德之其他被告表示敬意。我雖與其中一半的人全無交往,卻衷心佩服他們的愛心。
三、1900多年前,曾有一個名叫加略人猶大,為了自己的利益,出賣了他的恩師,就是全人類的救主耶穌基督,給那些自私自利的人們去殺害。後來這猶大自殺,而他的田地成為血田。今天這猶大已成為全世界的基督徒最看不起、最藐視的人。
四、現在我們的社會裡,像猶大的人很多。為錢、為地位要出賣朋友、兄弟姐妹,甚至恩師、父母親的人很多;但像這九位被告那樣,願意為困苦人犧牲自己的人很少。我相信能愛惜這種人才的國家必有光明,而不能愛惜這種人才的社會,必有禍患。
五、在此我願意鄭重聲明,我願意為這9名被告負起他們該當的一切刑罰,為此我願意付出我的性命和財產。
六、我切求政府能早日釋放在此的9名被告,使他們能早日回家與父母親、太太、兒女、弟兄姐妹們團圓,並繼續造福同胞,貢獻社會。
七、最後我要感謝天父上帝,用這些患難來磨鍊我的心靈。我仍確信上帝的愛與公義是最後的勝利者。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824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邱斐顯短篇小說創作《素月的淚珠》-1 丈夫的意外

文/邱斐顯


  
A1201<變化> 彩墨宣紙/江蓋世書道作品(2013



一、丈夫的意外


林素月帶著九歲的小兒子志遠,剛從醫院看病回來,才一進家門,就聽見電話鈴聲響個不停。不必猜她也知道是誰打來的,那一定是唐郁慧。郁慧已經打過好幾次電話來找她,想說服她幫忙年底的選舉。她正猶豫不定,不知道該不該接這通電話的時候,她的小兒子志遠已經先把話筒拿起來了。


「媽,找妳的!是郁慧阿姨!」瘦弱的志遠才剛打過針,正用著微弱的聲音對著素月說。果然沒錯!就是郁慧!為了說服素月能出馬幫忙,郁慧還真是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地和她談了又談。


「素月,假如妳肯出面幫忙,我們這場選舉就成功一半了。怎麼樣?別再推辭了,好不好?」


「郁慧,志遠高燒不退,我帶他去看醫生,現在才剛踏進家門,你讓我休息一下,晚飯後我會打電話給妳,再與妳詳談吧!」掛上電話,素月才發現志遠已經躺在床上休息了。她動手準備晚餐,看著牆上的時鐘,心裡想著,老大志玲和老二志祥也快下課回來了。


晚飯後,素月對著子女們問:「郁慧阿姨一直找媽媽去幫忙助選,你們覺得好不好?」唸商職的老大志玲靜靜地看著素月,然後很從容地對她說:「媽,一切都由妳決定,不管妳要怎麼做,我都支持妳。」懂事又貼心的志玲叫人心疼。過去一年多來,如果不是她一直在精神上給自己完全的支持,是不是能熬得過這段遭逢變故後的艱辛歲月,素月自己都不敢想像。


前年年底立法委員選舉的時候,素月的丈夫周正傑曾經盡全力協助唐郁慧的哥哥唐郁智競選立委。不但如此,素月也因而投入助選的行列。為選舉而戰,為選舉而做事,大家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而並肩打拼,不論是對候選人或助選人而言,那種使命感和參與的熱情都是令人振奮的。 


為此,夫妻倆忙得連照顧子女的時間都沒有。幸好老大志玲肯幫忙照料家務 ﹑看顧兩個年幼的弟弟,使他們無後顧之憂。


可是,世事難料,沒想到,選戰結束後,唐郁智剛就任立委後不久,正傑卻在一次意外的車禍裡賠上了一條命。這件事情發生得太突然,對才剛結束忙碌選戰生活的素月而言,簡直有如晴天霹靂一般。 


素月回憶著當時的情形:那天午後下了一場雨勢很大的雷陣雨,足足下了將近三小時。傍晚時分,雨幾乎停了,正傑自唐郁智剛成立的立法委員服務處打電話給她,說他就要回家了,並且會順便帶些小菜回去給小孩子加菜。


從服務處騎機車回家的車程,不過半小時罷了。這一天,素月足足等了一個半鐘頭,還等不到正傑回家。三個小孩餓得無法繼續等正傑回來一起吃晚飯,他們只好先開動了。一邊吃晚飯,素月的心卻漸漸焦躁起來。


直到八點半,素月接到一通自醫院急診處打來的電話,她才知道正傑出了車禍。素月趕到醫院去的時候,急診處附近聚集了好些人。她看到正傑時,他已經奄奄一息了。她的心好痛,她握著他的手,俯身傾聽正傑要說什麼。迷迷糊糊之中,正傑好像意識到她在身邊,他忍著一口氣,語焉不詳地對素月喃喃地說:「素月,我對不起妳,原諒我,妳要原諒我。」


醫生來不及搶救了。正傑嚥下了人生最後一口氣,離開了人世。素月愣在他的病床旁來不及承受這種突然的鉅變。聚在急診處附近的一些人影漸漸向她的眼前逼近。她覺得渾身不對勁,撐不了多久就昏過去了。


醒來時她看到志玲、志祥、志遠都來醫院了,母子四人抱在一起哭成一團。可是,聚在急診處附近的那些人竟還未散去。其中有一人見她神智清醒了,便走到她面前來,對她說:「太太,還記得我嗎﹖我是住在中正路的葉永昌。我們在選舉期間見過好幾次面。」素月仔細想想,的確,他似乎挺面熟的。


葉永昌告訴她,這幾個待在急診處的人都是親眼目擊車禍的證人,有兩個是恰巧路過的行人,他和其他三個人則住在車禍出事地點的對面。據他們的描述,正傑騎著車在中正路上,想閃躲一處積水的坑洞,於是他向最右側的車道靠過去。尾隨著他的是一部車速挺快的軍用轎車。


這輛車毫不減慢車速地往前急駛。結果軍用轎車的右前輪往右一偏,正傑和他的摩托車就被撞到五十公尺外的田裡去了。由於天色已暗,路上又溼又滑,那部軍用轎車又飛快地開,目擊者都來不及看清楚那輛車的車牌號碼。


他們幾個人叫來救護車之後便一起陪著正傑到醫院來。一路上他們不斷地討論:這件車禍究竟是無心的,還是蓄意的?


在台灣,車禍肇事率相當高,其中還有不少司機,把人撞傷後,不但不負責任,反而逃之夭夭。這類車禍,肇事者可能原本是無心之過,但肇事後為了怕事,而做出不道德的行為。


可是,周正傑的這樁車禍,巧就巧在肇事者開的是軍用轎車,而周正傑又是反對黨立法委員候選人唐郁智的助選大將,令人不得不揣測這件車禍的肇事者別有用心。


然而,揣測終歸只是揣測而已。由於沒有進一步的證據,也不知道肇事者的車牌號碼,這件車禍就無從追查起。再者,素月本身既傷心又難過,她也無心去分析及追查肇事者背後是否有政治動機。正傑臨終前的幾句話,就像鐵鎚一般,不停地敲打著她的心。


 (未完待續)


(原載於《自立晚報》自立副刊, 1993 年 11 月 至 11 月 10 日。)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