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邱斐顯訪談心情燒錄(31)/轉換/三、陳年畫作,傾巢而出


文/邱斐顯

  
圖/江蓋世書道創作 F0802<轉換>_彩墨宣紙(2013


三十一、陳年畫作,傾巢而出


一九八○年代鄭南榕創辦《自由時代》,那也是台灣解嚴前後那段時間,蓋世與黃怡同時在《自由時代》雜誌社,投入新聞編採工作。黃怡看過了我的初稿,也希望我該篇報導再補強。近年來,台灣社會快速變遷,憂鬱症患者愈來愈多,各大醫院精神科的門診患者,居高不下。我只好和這位「當紅炸子雞」的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醫師,再要求更多的資料相片,並約定 2009 7 23 日上午八點半,二度訪談。


當日訪談前,我檢查電子郵件,劉嘉逸已應我的請求,將他以前得獎的幾幅畫作,與插畫、漫畫等作品,分成六次的電子郵件,陸陸續續傳來給我。


這次的訪談時間更緊湊,劉嘉逸醫師只給我半個鐘頭。訪談進行間,電話彼端,三不五時傳來護士的聲音:「劉醫師,……」,「劉醫師,……」打岔我們的訪談,劉嘉逸連忙客氣道歉。我們準時九點結束訪談。我知道他很忙,掛上電話前,我特地提醒他道:「劉醫師,請務必抽空找出童年的照片,以及您個人的活動照片,以利雜誌編輯作業…..。」


我二次訪談,資料整理,修修改改,折騰很久,文稿乃定。這回,蓋世和黃怡兩人分別看過修訂稿後,換了他們對劉嘉逸嘖嘖稱奇了。劉嘉逸除醫學專業外,也曾展現藝術創作才華,還得獎無數,為什麼問起他的藝術經歷,卻略而不談呢?我實在難以理解,我就問蓋世,「第一次訪談時,嘉逸為什麼不直接告訴我,他過去的學畫參賽等精彩歷程呢?」


蓋世想了一想,笑著答道,「精神科醫師的工作是要問診,專門問病患,深究別人內心世界,然後再施以相關治療。但是,今天角色變了啊!換成是妳要挖掘他的求學時期過往雲煙,或對人對事愛恨情仇,妳看看,若不是妳鍥而不捨,怎能打開一位精神科醫師的心中寶盒?哈,哈!……


劉嘉逸醫師二次訪談後,依然於百忙之中抽空校稿。 2009 7 27 日中午,他回傳修正文稿給我。 2009 7 28 日凌晨一點,我把修訂後的文稿以及劉嘉逸補寄來的圖檔寄,通通寄給黃怡。凌晨一點四十分,黃怡回信給我,她這麼寫著:「文、圖都收到了。這個人簡直就是個天才呀!」


黃怡事先通知我,這篇訪談稿,要等到十一月才能刊出。幸好這樣,劉嘉逸才有充足時間,翻箱倒篋,尋找舊相片。 2009 7 31 日,劉嘉逸發信,請求他的大學同學連德正醫師(目前為台北榮民總醫院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請連醫師尋找大學時代的同學照片。連德正醫師搜尋數日,不負所託,找到了, 2009 8 4 日劉嘉逸就將三張陳年照片的寄給我。


2009 10 10 日,劉嘉逸再寄給我一張老照片與兩張新照片,其中包含一張陽明醫學院同學會,才剛剛舉辦的師生聚餐照片。這些照片到位,千呼萬喚,我這篇文稿,終於出爐了。



延伸閱讀:


彩繪人生  精神醫師  劉嘉逸()


彩繪人生  精神醫師  劉嘉逸()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