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綠色年代》文章選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綠色年代》文章選錄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台灣民主運動大事記 1981~1985






台灣民主運動大事記  19811985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1987》上冊。




1981

1/17       台中市立委參選人張春男,因競選言論涉嫌煽惑暴亂,被台中地檢處收押,後判刑36月。

1/18       周渝的紫藤廬茶藝館開幕,成為台灣第一家茶藝館,因屋前老紫藤攀簷,遂命名為「紫藤廬」,成為黨外人士與藝文界人士喜歡聚會之處。

2/8     美麗島辯護律師尤清,獲得黨外省議員周滄淵、邱連輝、何春木、傅文政、余陳月瑛5票支持,當選監察委員。

2/16      《政治家》半月刊雜誌創刊,鄧維賢任發行人兼總編輯。

2/25     《縱橫》月刊雜誌創刊,發行人鄭臨安、總編輯宋國誠、副總編輯黃宗文。

3/11       劉峰松因1980年競選彰化縣國大代表,在宣傳車上廣播「打倒獨裁政權」,被控告散播叛亂思想,遭國民黨以「內亂罪」起訴,被判刑3年半。

4/20       美麗島辯護律師鄭勝助創辦《進步》雜誌,社長林正杰、總編輯林世煜。

6/1    《深耕》雜誌創刊,發行人黃石城,由林正杰、林世煜、林濁水3人擔任主筆。

7/2     返台探親的陳文成博士被警備總部約談。

7/3     陳文成博士被人發現陳屍台大校園內,死因真相未明。

10/25    《關懷雜誌》創刊,發行人周清玉、社長謝長廷。

11/14      縣市長、省市議員大選,美麗島辯護律師陳水扁、謝長廷與林正杰、康水木4人以「黨外、制衡、進步」聯合競選,接起「黨外」的香火,高票當選台北市議員。蘇貞昌、游錫堃高票當選台灣省議員。邱連輝當選屏東縣長,黃石城當選彰化縣長,陳定南當選宜蘭縣第一位「黨外縣長」。從這次選舉開始,有「黨外」字樣旗幟出現演講會場,由范巽綠挑選的「綠色」開始成為黨外的招牌顏色,從此黨外人士大量採用「綠色」系統印刷文宣品。

1982

1/16      施性忠當選新竹市市長,許世賢以74歲高齡當選嘉義市市長。

2/1    《婦女新知》雜誌創刊。

4/9      林宅血案信義路原址改設立為「義光基督長老教會」。

6/10       許榮淑發行、林世煜主編的《深耕》第11期半月刊雜誌出刊,公開指責康寧祥放水,推出特別報導王麗美〈放棄杯葛,黨外還有什麼〉的專題與李敖所寫的〈放火的,不要變成放水的〉,張明雄(邱義仁)的〈批評黨外,刻不容緩〉——抗議黨外杯葛立法院會的虎頭蛇尾,林世煜的〈第一碗圓仔湯〉,掀起了日後黨外雜誌「批康」與黨外公職人員的序幕。

6/29      「黨外四人行」康寧祥、張德銘、黃煌雄與尤清監委應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之邀訪美40天,是黨外第一次集體訪美拓展外交。

8/12      蘇慶黎、蘇治芬、袁嬿嬿、陳秀惠、姚國建等人關懷政治犯子女,在台北縣新店花園新城舉辦第一屆「小小夏令營」。

9/1       黃信介、張俊宏、姚嘉文、林弘宣在獄中發表「美麗島受難人共同聲明」,表明「在台灣完成民主,遠比為中國製造統一更為迫切重要」。

《博觀》雜誌創刊,創辦人尤清、發行人尤宏、主編林濁水,連續以封面故事大談「反對黨!反對黨!」出版4期全遭查禁。

9/16       《深耕》雜誌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黨外運動的目標與路線」座談會,公開辯論黨外路線之爭,邱義仁將黨外路線之爭推向高潮。

9/28       黨外人士在台北市中山堂集會,以「民主、團結、救台灣」提出制定「國家基本法」6項主張,會後周清玉散發「美麗島受難人共同聲明」,讓國民黨大為震驚,警備總部全面查禁該聲明。

1983

1/1    《在野》雜誌創刊,發行人李榮基、社長程福星、總編輯左又新。

1/4    反對開闢二重疏洪道的居民聚集台北縣中興橋頭示威抗議,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

1/8    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盧修一博士,因涉日籍人權工作者前田光枝台獨案,遭警備總部羅織罪名逮捕。

1/16       《鐘鼓鑼》雜誌創刊,發行人黃天福、社長陳水扁。
《民主人》雜誌半月刊創刊,發行人陳淑美、鄧維賢任總編輯。

2/24       「前田光枝台獨案」宣判,盧修一判5年感化教育,拘禁於土城「台灣仁愛教育實驗所」,日籍人權工作者前田光枝被驅逐出境。

3/14       黨外第一本政論週刊《前進》週刊創刊,名譽發行人費希平、發行人蔡式淵、社長林正杰,總編輯耿榮水,黨外開始邁向新聞週刊時代。

7/31       第二屆「關懷夏令營」舉行三天活動;會徽由趙振貳設計。

8/13       《前進》週刊姊妹刊物《前進廣場》創刊,名譽發行人費希平、發行人蔡式淵、社長林正杰。

9/3       林正杰擔任召集人,與蘇慶黎共同邀集黨外雜誌10位負責人及新生代編輯在紫藤盧茶藝館開會,討論成立「黨外編聯會」。

9/9       一百多位作家與編輯在台北市四季餐廳成立「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成為戒嚴時期第一個政治團體,創會會長為林濁水、副會長邱義仁、總幹事周伯倫、紀律委員謝長廷、劉守成、鄭南榕、林正杰、蘇慶黎。

9/18       「一九八三年黨外競選立委後援會」成立,提出「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共同決定」之共同政見。

10/10     陳文成博士的父親陳庭茂在總統府附近散發傳單,懸賞新台幣500萬元,要捉拿謀殺陳文成兇手,被警員阻止,強押入警局,傳單被沒收,警方表示今天是國慶日,傳單如果被外賓看見,政府就沒有面子。

10/25      美麗島事件受刑人林義雄的妻子方素敏返台,黨外人士舉著「歡迎方素敏回國參選」的紅布條前往桃園機場接機。

10/27    《生根》雜誌創刊,創辦人許榮淑、發行人許國泰、社長吳乃仁、副社長邱義仁、總編輯林世煜。

10/30     江鵬堅《不信公義喚不回》出版。

11/10     黃天福立委《還我美麗島》出版。

12/3       增額立委選舉,黨外以「民主、自決、救台灣」為競選共同口號,統治當局立刻以「分裂國土」的重罪威嚇黨外人士。江鵬堅律師以「一屆立委、終身黨外」的訴求,當選台北市立法委員。林義雄律師的妻子方素敏在第一選區以121204票當選立法委員,許榮淑參選第三選區立法委員以118898票連任立委,黨外4人行的康寧祥、張德銘、黃煌雄卻落選了,高俊明的牽手高李麗珍僅以17票之差落選。

1984

3/12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第2會期會員大會,選出第2任會長張富忠、副會長劉守成、總幹事范巽綠。




鄭南榕創辦《自由時代》系列週刊,由陳水扁擔任雜誌社社長。這份雜誌總共申請了18張執照,堅持「爭取100﹪言論自由」的訴求,屢遭國民黨查禁、沒收。

3/25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出版第一本小冊子《追念美麗島的母親》,在台中許榮淑服務處舉辦《王拓、黃華母親追思會》。王、黃仍在黑牢,母親均年邁逝世,但倆都無法回家見最後一面。

3/27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成立七個委員會「勞工、台灣史、生態消費、文化經濟社會、婦女、少數民族」分別召開第一次會議。

3/29     《雷聲》雜誌創刊,創辦人雷渝齊。

4/26      黃信介、張俊宏、姚嘉文、林弘宣在獄中展開無限期絕食。

5/1       由郭吉仁、邱義仁、蘇慶黎、賀端藩等人籌組的「台灣勞工法律支援會」成立,郭吉仁擔任首任會長。

5/4    黨外人士組成「美麗島政治犯絕食聲援會」,在台北市義光教會展開連續3天絕食活動,以和平方式傳達獄中受難人絕食訊息,發表「追求民主、分擔苦難」聲明書。

5/11       「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成立,簡稱黨外公政會,是由一群公職人員組成的政治團體,第一屆理事長費希平立委,秘書長林正杰,公政會設有理事7人。

5/20         蔣經國、李登輝宣誓就任第7任總統、副總統。

6/1     《新潮流》雜誌創刊,發行人吳乃仁、社長洪奇昌、總編輯邱義仁。

6/12       《蓬萊島》雜誌創刊,創辦人黃天福、社長陳水扁。

6/24       「為山地而歌」演唱會在台北新公園音樂台舉行。

7/1     《開創》雜誌創刊,發行人黃煌雄。

7/7     《薪火》雜誌創刊,發行人耿榮水。

7/24       台北市議員謝長廷帶著助理和幾位台大學生「走向街頭,趕走垃圾」,手持「請許整備到南港享受戴奧辛」的傳單,在南港沿街散發遭警方制止。

7/28       「桃園黨外聯誼會」與「編聯會」聯合主辦「送正義到海山煤礦」慈善晚會,為海山煤礦死難礦工募款。

8/15       美麗島受刑人林義雄、高俊明、許晴富及林文珍獲假釋出獄。

8/20       《台灣潮流》週刊創刊,創辦人許榮淑、發行人陳信傑。
              《發展》週刊創刊,創辦人鄭南榕。

9/9      《新潮流》第14期刊出〈不合就該分〉以及〈黨外市議員談雞兔問題〉文章,揭開了黨外「雞兔問題」紛爭的序幕。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會員大會,選出第三任新任會長邱義仁、副會長洪奇昌。

9/10          蓬萊島的姊妹刊物《西北雨》週刊創刊,創辦人黃天福、總編輯李逸洋。

10/15       旅美傳記作家筆名江南的劉宜良,因出版《蔣經國傳》,遭國民黨軍情局長汪希苓、處長陳虎門唆使竹聯幫陳啟禮、吳敦赴美刺殺。

12/6          「黨外公政會」被執政當局內政部長吳伯雄宣布為非法組織,要公政會自行解散,拆下招牌。一時風聲鶴唳,面臨取締邊緣,爆發費希平致函國民黨秘書長蔣彥士風波。

12/10      「台灣人權促進會」成立,江鵬堅立委擔任首任會長,副會長劉福增。

12/16       在黑牢耗盡34年又7個月青春歲月的林書揚與李金木獲釋。(1950531日,林書揚25歲時,因涉及「麻豆案」謝瑞仁叛亂案遭逮捕,以「企圖顛覆政府」罪被判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林書揚被綠島政治犯稱為「聖人」,出獄時已59歲)。

12/29      「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成立,主張原住民正名、原住民自治,首任會長胡德夫,這是「原住民」三字首度出現。

1985

1/1       林義雄安葬他的母親林游阿妹女士與攣生女兒亮均、亭均。

1/6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舉行第3屆第4次會員大會,選出新任會長吳乃仁、副會長黃昭凱。

1/11         《第一線》週刊創刊,創辦人、總編輯吳祥輝。

1/12          台北地方法院宣判《蓬萊島》雜誌誹謗案,陳水扁、黃天福、李逸洋各處有期徒刑一年,附帶民事賠償200萬元。

1/16          國民黨軍情局長汪希苓,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涉及江南命案,被移送軍法機關偵辦。

3/12          以〈送報伕〉享譽台灣文壇的老作家楊逵因心臟病發過世,享年80歲。(楊逵1949年發表一篇〈和平宣言〉,主張人民民主、社會平等、反對台灣託管和獨立,因而被關綠島12年)。

3/19          美麗島受刑人呂秀蓮因甲狀腺瘤疑似復發,在國際特赦組織全力營救下獲准保外就醫。

3/20          江南案開庭提訊陳啟禮與吳敦。

4/27          1屆理事長費希平退出黨外公政會,「黨外公政會」改選,尤清當選第2屆理事長,秘書長為謝長廷。

5/7       黨外編聯會與黨外雜誌社,前往立法院、監察院,抗議「警總非法搜索黨外雜誌」。

5/16         台灣省議會游錫堃、蘇貞昌、謝三升、周滄淵、蘇洪月嬌、黃玉嬌、蔡介雄、傅文政、余玲雅、陳啟吉、簡錦益、陳金德、林清松、廖枝源等14位黨外省議員,抗議省府超額預算照列又強行通過,深覺議會改革無望,集體宣布辭職,這是台灣自治史上最大的一次議員集體辭職事件。有省議會黨外「鐵三角」之稱的游錫堃、蘇貞昌、謝三升回到自己家鄉舉辦說明會。

6/10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晚上7點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陳菊,我們感謝你」生日之夜晚會,陳菊仍在黑牢中。

6/29       《新路線》雜誌創刊,發行人兼總編輯周伯倫。

黨外公政會與編聯會、台灣關懷中心舉辦「施明德、黃華絕食說明會」。

7/3     邱義仁因取得一份警總為箍制言論取締黨外雜誌座談會紀錄,與新聞局二局科員陳百齡、台大政研所學生石佳音3人,以涉嫌「妨礙軍機」被調查局逮捕到台北市辛亥路市調處並遭收押,黨外人士江鵬堅、李勝雄、簡錫等人召開記者會,展開救援行動,發表「濫捕人民就是獨裁」聲明,邱義仁隔天晚上交保獲釋。

7/4     新竹市長施性忠貪污案宣判,判處2年半徒刑,被解除市長職務。

7/15       《山外山》雜誌創刊,發行人陳主惠、社長胡德夫、總編輯林文正。

7/18         黨外雜誌編輯再度發動「七一八請願」活動,在監察院前被圍困2小時,由代表赴行政院遞交請願書,抗議警總全面查扣黨外雜誌作法,警方出動上千名警察封鎖現場。

8/3     黨外民主前輩郭雨新逝世於美國華盛頓亞力山大醫院。

9/6     黨外公政會與黨外編聯會在台北縣新店楓橋酒店,舉辦第1屆「民主實踐研究班」,舉行3天訓練培養文宣、助講人才。

9/28       黨外公政會與編聯會組成「一九八五年黨外選舉後援會」,在台北中泰賓館召開候選人推薦大會,經過長達6小時的審查與投票後,正式推薦出黨外42位縣市長與省市議員候選人名單。

10/24     台灣人權促進會邀請被中共囚禁15年的中國大陸民運鬥士林希翎,在台北耕莘文教院主講「談中國大陸人權」,她說「其實國民黨走的時候,中國老百姓是歡送的」,受到黨外人士熱烈迴響與邀請演講、林希翎在黨外候選人演講場痛罵蔣介石,打破當時台灣言論尺度,受群眾熱烈歡迎。

10/31     一九八五年黨外選舉後援會提出黨外參選共同口號:「新黨新氣象、自決救台灣」。

11/1       《人間》雜誌創刊,陳映真擔任發行人、王拓擔任社長。

11/16      縣市長與省市議員選舉,陳水扁律師獲黨外推薦參選台南縣長,遭國民黨山海夾擊高票落選。尤清在台北縣參選縣長,打一場轟轟烈烈的「彩虹戰爭」,結果敗北。余陳月瑛當選高雄縣第一位女性縣長,當選的黨外省議員有游錫堃、蘇貞昌、黃玉嬌、蘇洪月嬌、周滄淵、傅文政、蔡介雄、陳金德、王兆釧、林宗男、莊姬美、台北市議員選舉,創下黨外提名11名市議員100%全部當選紀錄。

11/18      陳水扁在台南縣關廟謝票時,阿扁嫂吳淑珍在巷道內遭拼裝車撞成重傷,許多黨外人士認為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政治車禍,真相迄今未明。

12/26      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修改章程,秘書長謝長廷提案,要在全台各地方設立分會辦法,並將名稱改為「黨外公共政策研究會」,讓非公職人員亦可加入為會員。












2018年12月11日 星期二

台灣民主運動大事記 1975~1980










台灣民主運動大事記  19751980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1987》上冊。


大事記編輯邱斐顯


1975


4/5   蔣中正(蔣介石)總統去世,副總統嚴家淦接任總統,國民黨主席由蔣中正之長子蔣經國繼任。

4/6   國內三家電視台為哀悼蔣介石總統去世,取消一切娛樂節目3天,改以新聞節目播放,並以黑白片播出1個月。並宣布全國娛樂場所停止娛樂1個月,全國軍公教人員配喪章1個月。

8/1   《台灣政論》雜誌創刊出版,黃信介擔任發行人、康寧祥任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姚嘉文擔任法律顧問、黃華與張金策擔任副總編輯。

10/23 白雅燦參加台北市立法委員選舉,印了一張「解決台灣問題的先決條件」的傳單,向行政院院長蔣經國提出29個問題,要求蔣經國公布財產,被國民黨以叛亂罪逮捕入獄,隔年(1976年)211日被判處無期徒刑,送往綠島。印刷廠老闆周彬文替白雅燦印傳單被起訴,起訴要旨「替叛徒做有利宣傳」,周彬文被處以有期徒刑5年。

12/20 黨外民主前輩、「省議會五虎將」之一的郭雨新,參選第一選區宜蘭縣、台北縣、基隆市「增額立法委員」選舉,林義雄、姚嘉文擔任律師團,張俊宏負責文宣,以「不死的虎將」、「台灣民意的領航員」為文宣主軸,陳菊率領黨外新生代邱義仁、吳乃仁、吳乃德、林正杰、林嘉誠、周宏憲、田秋堇、謝明達、蕭裕珍、黃毓秀、范巽綠、賀端藩、陳玲玉、鄭優、洪三雄等人到宜蘭為郭雨新助選。郭雨新因國民黨全面做票,廢票多達8萬張而落選,宜蘭民眾抗議選舉舞弊,不滿的群眾險些在宜蘭市街釀成暴動。以「黨外」名義競選而當選立委的有台北的康寧祥、彰化的黃順興、嘉義的許世賢。

12/27 《台灣政論》雜誌第5期中,刊登邱垂亮撰〈兩種心向〉,報導逃出大陸鋼琴家傅聰與柳教授一夕談被警總認為其結語顯屬煽動他人觸犯內亂罪,遭到停刊。


1976


1/6   林義雄、姚嘉文律師為郭雨新提「選舉無效之訴」及控告林榮三「當選無效之訴」的選舉官司,這是台灣選舉史上,第一次對選舉的不公提出法律訴訟。

1/21  《台灣政論》副總編輯、宜蘭縣礁溪鄉鄉長張金策,被地方法院以「貪污五千元」的罪名,判處有期徒刑10年,並被停職,張金策於19775月下旬偷渡出境逃往美國。

2/11  台灣高等法院駁回郭雨新所提「選舉無效之訴」及「當選無效之訴」的選舉官司。

2/28  《夏潮雜誌》創刊,創辦人鄭泰安,第二期起蘇慶黎參與編務,並在陳明忠與陳映真的支持下,蘇慶黎從第四期正式接手《夏潮雜誌》。

5/31  楊金海與顏明聖等人籌組反對黨遭調查局逮捕,楊金海在調查局兩個月秘密偵訊中,歷經21種酷刑,屈打成招。

7/4   陳明忠於《夏潮雜誌》第四期出刊後被捕,以「企圖武裝暴動」名義判處死刑,後來在海外保釣人士的救援下,改判15年有期徒刑。

7/28  楊金海與顏明聖被國民黨以叛亂罪起訴,分別被判處無期徒刑和12年徒刑,移送綠島監獄。

9/18  政治犯前輩蘇東啟坐牢15年刑滿出獄(1961年雲林縣議員蘇東啟因叛亂罪名被捕入獄)。

9/23  魏廷朝坐牢58個月刑滿出獄(1964年魏廷朝因起草《台灣自救宣言》,被以預備顛覆罪判刑8年,1971年又被誣指主導美國新聞處爆炸事件再度被捕)。

10/10 「炸彈郵包事件」發生。王幸男不滿國民黨政權高壓統治台灣,自美返台挖空三本國語字典內頁,用電池與黑火藥,外面用牛皮紙包好分別郵寄謝東閔、李煥、黃杰三人,結果炸傷謝東閔左手。

10/19 《台灣政論》副總編輯黃華,第三次政治黑牢,被國民黨指稱利用《台灣政論》鼓吹台灣獨立,以「叛亂罪」起訴,判處10年徒刑移送綠島。(黃華第一次入獄,在1963年以「中國民主黨」名義參選基隆市議員選舉後,1218日被以「甲級流氓」移送小琉球管訓2年半。出獄後,1967年因與林水泉、顏尹謨、呂國民籌組「全國青年團結促進會」,820日被捕,第二次入獄被以懲治叛亂條例判刑10年,19757月獲減刑出獄)。


1977


1/7   國民黨留置王幸男的家人與朋友當人質,為了不要連累無辜親友,王幸男從香港過境台灣,故意讓國民黨在台北松山機場將他逮捕。

1/25  姚嘉文與林義雄律師出版《虎落平陽》,記錄郭雨新競選立法委員選舉,與進行「選舉無效」及「當選無效」的訴訟過程。

1/27  軍事法庭宣判,以炸彈郵包炸傷台灣省主席謝東閔的王幸男,被以「二條一」叛亂罪論處,判無期徒刑。

2/    呂秀蓮《新女性主義》修定版,由拓荒者出版社出版。

4/1      被國民黨囚禁9年零26天的柏楊重獲自由。(柏楊因1968年將「fellows」譯為「全國軍民同胞們」等字樣的「大力水手」連環漫畫在《中華日報》刊出,成為被判刑10年牢獄的導火線)。

4/    許信良《風雨之聲》出版,收集他4年內在省議會的重要質詢,將省議員分成四種類型:世家、財閥、公教人員以及職業政客,引起風波。

6/1     《這一代》雜誌創刊,發行人陳黎陽,主編張俊宏、副主編何文振。

6/16  坐滿15年政治黑牢的施明德出獄。(施明德1962616日因「台灣獨立聯盟案」,以叛亂罪在小金門被捕,判處無期徒刑)。

8/1   台灣省議員許信良《當仁不讓》出版。

8/1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第3次聲明「人權宣言」,主張建立台灣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國家」。

8/17  鄉土文學論戰,《反共文學vs.鄉土文學》,聯合報副刊上連續3天全版刊出彭歌《不談人性,何有文學》文章,點名尉天聰、王拓和陳映真等人,接著就由國防部總政戰部召開國軍文藝大會,開始進行鄉土文學的全面批判,引起鄉土文學作家全力反擊。

10/12 許信良發表「此心長為中國國民黨員」文宣。

11/5  新聞局宣布警備總部破獲中共組織,逮捕戴華光、劉國基、賴明烈3人。

11/19 台灣首次舉辦五項地方公職選舉,爆發震驚海內外的「中壢事件」,中壢國小213投票所發生投票舞弊,引發群眾燒毀警車與中壢分局大樓。許信良以壓倒性的票數(23萬比14萬)當選桃園縣縣長。宜蘭的林義雄、南投的張俊宏、屏東的邱連輝、雲林的蘇洪月嬌等共有13名黨外人士當選台灣省議員。

11/23 吳濁流所著的《波茨坦科長》一書遭當局查禁。

12/16 檢察官對中壢國小校長予以不起訴處分,另以偽證罪起訴證人邱奕彬。


1978


1/17  警備總部軍事法庭就「人民解放陣線」案宣判,戴華光處無期徒刑,賴明烈15年,劉國基12年。

1/24  中壢事件偽證罪判決,邱奕彬有期徒刑16個月,緩刑3年。

3/18  林正杰、張富忠合著的《選舉萬歲》被查禁,警總派遣上百名武裝警察,包圍印刷廠,強行扣押尚未裝訂成冊的1萬本《選舉萬歲》。後來警總對黨外書刊、雜誌都採取這種模式。

3/21  國大代表投票,蔣經國獲得1184票、謝東閔獲得941票,當選中華民國第6任正副總統。

4/15  施明德在《這一代》第10期以「許一文」筆名發表《增設中央第四國會芻議》,首創「萬年國會」一詞。

4/17  中壢事件宣判, 8名被告因公共危險罪與妨害公務,分別處以24個月至12年徒刑。

5/1   《富堡之聲》原刊載有關飼料畜牧等消息,出版21期後,改版為政論性雜誌,以革新的版面出現,內容和前面21期完全不同,名譽發行人黃順興、社長洪誌良,由林正杰、張富忠、賀端藩3人負責編務,林義雄與姚嘉文任法律顧問,革新號出版第1期就被查禁。

5/20  蔣經國、謝東閔就任第6任總統、副總統,蔣經國提名孫運璿為行政院長。

6/1      台灣省議員張俊宏發行《新生代》雜誌創刊。

6/15  陳菊台北市青田街家中,被警備總部秘密警察查獲有歷年來政治犯名單與雷震文稿被送往國外,和國民黨當局認定的不法反動文件台獨月刊、《七十年代》等書刊,而被下令通緝追捕。

6/23  陳菊在彰化縣埔心鄉羅厝天主教堂被捕,愛爾蘭籍郭佳信神父曾為保護陳菊緊閉大門,關熄電燈,以「正在作彌撒為藉口」,拒不開門。

7/6      陳菊被捕13天後,警總宣布「交保釋放」,陳菊被迫舉行記者招待會。

8/15  王拓《民眾的眼睛》出版,收錄鄉土文學論戰文章。

8/16  楊祖珺、李元貞、蘇慶黎、夏林清等婦運人士共同推動廣慈博愛院雛妓教育工作,在台北市榮星花園舉辦「青草地歌謠慈善演唱會」,有四、五千聽眾買60元門票觀賞,將民歌運動推向歷史高點。

8/31  國防部以一億五千萬元收購大量報導黨外消息的台灣日報。

9/1      姚嘉文與林義雄律師出版《古坑夜談——雨傘下的選舉》,暴露雲林縣選舉舞弊及選務黑幕,以及縣長落選人黃蔴競選及選舉訴訟過程。

9/15  王拓《黨外的聲音》出版。

9/22  呂秀蓮在國賓飯店舉辦民主餐會,首開黨外人士以民主餐會籌募競選經費的風氣。

10/6  國代、立委選舉起跑,黃信介立委在王拓餐會上宣布成立「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張富忠設計黨外共同標誌「人權符號」,推出12大政治建設共同政見。黨外首次以組織「沒有黨名的黨」來對抗國民黨,由黃信介擔任總連絡人,施明德擔任總幹事。

10/15 施明德與艾琳達在中國飯店舉行結婚典禮,婚禮中播放「綠島小夜曲」,民主前輩雷震出獄8年後首度公開露面,為兩人證婚。

10/18 黃信介立委在台中市白金樓餐廳舉行會議,宣布分成二組「黨外人士助選團」展開助選活動。

10/20 台大哲學系副教授陳鼓應與中國時報記者陳婉真,在餐會上正式宣布連袂競選國大代表與立法委員。12月初,在台大校門口前,黨外「民主牆」與國民黨「愛國牆」打對台,盛況空前。

11/1  姚嘉文律師《護法與變法》出版。

11/15 姚嘉文律師以「黨外大護法」的大旗,在故鄉彰化縣參選國大代表,舉辦民主餐會。

11/30 呂秀蓮《台灣的過去與未來》出版。

12/2  黃宗文、宋國誠《新生代的吶喊》出版。

12/5  「全國黨外候選人座談會」,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行,由黃信介、姚嘉文、黃玉嬌擔任主席,會中發表12項政治建設,當天發生「反共義士」騷擾黨外座談會會場事件,隔日各大媒體發動文字圍剿,故意諷刺黨外為「黑拳幫」。

12/15 美國總統卡特宣布和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

12/16 蔣經國總統發布緊急命令,下令停止選舉。國民黨開始打壓、抹黑黨外力量及異議份子。

12/25 黨外人士計劃在台北國賓大飯店召開「黨外人士國是會議」,遭到國民黨極力阻擾,只好在黨外助選團總部開會發表聲明,要求民主化、自由化、解除戒嚴,從速恢復中央民代選舉。

12/27 美國代表團副國務卿克里斯多夫一行抵台,出台北松山機場時遭民眾以石塊、雞蛋、番茄、棍棒攻擊,美方向我提出強烈抗議。


1979


1/1       台美正式斷交。

1/21  國民黨以「叛亂罪」逮捕前高雄縣長余登發及其子余瑞言。

1/22  黨外人士到高雄縣橋頭鄉示威抗議遊行,在余家門前出發,高舉「堅決反對政治迫害」,「立即釋放余氏父子」的標語,並提出「為余氏父子被捕告全國同胞書」,這是戒嚴令下反對運動第一次示威遊行。

1/24  《夏潮》及《這一代》雜誌被處停刊1年。

1/25  國民黨將往橋頭示威而「擅離職守」的桃園縣縣長許信良,移送監察院審議。

2/4     全台黨外人士至桃園市遊行向縣民恭賀新年,並到許信良縣長公館致送「人權萬歲」匾額,沿途散發「大家關心許信良」傳單。

3/1     政府開放國內雜誌登記。

3/7     前《自由中國》雜誌發行人雷震先生病逝。

3/9     余案公開審判,姚嘉文律師受委任為余案出庭辯護,余陳月瑛以輔佐人身份,為余登發及余瑞言提出陳述意見狀,並要求與證人對質。

3/28  余登發被捕後,在獄中寫下長達萬言自述——〈我的政治生涯〉,由媳婦余陳月瑛代為出版。

4/12  黨外人士四十餘人聚會於姚嘉文律師事務所,發表「黨外國是聲明」,呼籲爭取重返聯合國。

4/16  警備總部軍事法庭宣判余登發以「知匪不報」及「為匪宣傳」罪名,判8年徒刑、余瑞言3年徒刑、吳泰安死刑。

4/20  監察院通過彈劾桃園縣長許信良,指稱「桃園縣長許信良擅離職守,簽署污衊政府不當文件,參與非法遊行活動,證據確鑿」,許信良抗議這是「非法之判決」。

4/22  黨外人士在台北國賓飯店舉辦陳菊、陳婉真生日晚會,主要目的在為余登發後援會籌募基金。

4/27  全台第一份向報禁挑戰的地下報紙《潮流》創刊,由吳哲朗、陳婉真負責採訪的手抄影印刊物,在省議會出現。

5/17  《潮流》在省議會受國民黨省議員圍勦,指其破壞省議會名譽,要求台灣省新聞處從嚴取締。

5/21  黨外人士成立的台灣人權委員會發表「我們願意為台灣民主前途坐牢」的宣言,抗議政府對余案所作的判決。要求關心台灣民主前途的有心人,共同分擔余登發老縣長的刑期。

5/26  桃園縣中壢市約有兩萬名民眾參加許信良縣長生日晚會,在許信良原縣長競選總部附近聽黨外人士發表演講,抗議監察院對許信良的彈劾。

5/27  姚嘉文、陳菊編著的《黨外文選》出版,要獻給許信良當做39歲的生日禮物,531日遭警總查禁。

6/1      黨外民意代表聯合服務處成立簡稱(黨外總部)。
《八十年代》雜誌創刊,康寧祥任發行人,司馬文武任總編輯。參與編輯陣容的新生代有康文雄、史非非(范巽綠)、林進輝、陳忠信、李筱峰等人。在創刊號的內容裡,林濁水發表一篇文章,名為〈剖析南海血書〉,針對當時國民黨的文宣單位刻意編造並且以此文要求高中、國中、國小等各級學校學生閱讀、撰寫心得報告的〈南海血書〉,從科學及常情上予以剖析反駁。林濁水這篇文章鞭辟入裡,打破國民黨的政治神話、政治謊言,轟動一時。

6/2     由姚嘉文、張春男、呂秀蓮、黃順興、黃天福等人發起的「黨外中央民意代表候選人聯誼會」,在台北市仁愛路三段「黨外總部」成立。由姚嘉文發行兼創辦,專門報導黨外消息的《消息》第一號問世。

6/9    立法委員黃順興彰化服務處成立,軍警以鐵絲網封鎖現場。

6/12  內政部長邱創煥宣布「黨外中央民意代表候選人聯誼會」為非法組織。

6/14  台灣省議員林義雄、張俊宏在省議會總質詢國民黨「大軍壓境」,抗議軍隊演習擅闖省議會議場。

6/29  公懲會宣布對許信良科以休職二年的處分。黨外人士發表「黨外人士為許信良縣長被休職二年敬告海內外同胞書」。

7/28  「黨外中央民意代表選舉聯誼會」,一行二十餘人在台中公園草地上演唱台灣民謠聯歡,遭到國民黨以消防車用強力水柱,用電棍驅散群眾,黨外人士因而發表「七二八台中事件聲明」。

7/30  《美麗島》雜誌社召開編輯會議,雜誌社成員會後在台北市仁愛路安全島上合影留念。
8/7     陳博文與印刷廠老闆楊裕榮因印製《潮流》同時被捕,《潮流》第46期全被沒收。

8/9     陳婉真在紐約「北美事務協調會」門前,為「潮流」絕食12天,以至昏倒入院。

8/24  《美麗島》雜誌創刊號上市,發行人黃信介、發行管理人林義雄、姚嘉文、社長許信良、副社長呂秀蓮、黃天福,總編輯張俊宏,雜誌社總經理施明德,負責編輯魏廷朝、陳忠信,全台各地的黨外人士掛名社務委員共有61人。

9/4      警總以出版《中國文化之診斷》編輯《今日府會》,撰印《中國統一與中共統戰問題之探討》等刊物,再一次將張化民以「為匪宣傳」的罪名,處十年徒刑。

9/6     《鼓聲》雜誌創刊,發行人陳鼓應、社長張春男,914日被警總查禁。

9/8      黨外人士在台北中泰賓館舉行《美麗島》雜誌發行創刊酒會,遭到極右派「疾風集團」鬧場示威與反共義士叫罵要「打倒黑拳幫!」,此即「中泰賓館事件」,創刊酒會後,《美麗島》雜誌於91011月在全台主要大城市設立分社及服務處。

9/28  《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成立茶會。

9/30  許信良偕家屬離台赴美,黨外人士唱著「望你早歸」送行。

10/1  呂秀蓮出版《講沒完的政見》。

10/3  《富堡之聲》總編輯李慶榮和知名作家陳映真涉嫌叛亂逮捕偵訊,37小時後釋放。

11/1  《春風》雜誌創刊,榮譽發行人黃順興,發行人詹澈(詹朝立),社長王拓。

11/20 台中美麗島之夜——吳哲朗坐監惜別會。

11/15 愛爾蘭籍郭佳信神父因為保護陳菊,成為國民黨的眼中釘,被迫離台。

11/25 《美麗島》第4期出刊,創下台灣政論雜誌發行量最高紀錄——14萬份。

11/29 黃信介住處與美麗島雜誌社高雄服務處同遭搗毀。

12/9  高雄鼓山分局警方逮捕並刑求黨外宣傳車義工姚國建與邱勝雄,此為「鼓山事件」。

12/10 《美麗島》雜誌社以紀念世界人權日為由,號召各地黨外人士,會合於高雄市扶輪公園,舉辦演講會。這次紀念大會,事先並沒有獲得執行戒嚴令的治安單位許可,執政當局派出大批軍警、鎮暴車嚴陣以待,演講會後的遊行活動因此受阻,憲警強制驅散群眾,因而爆發警民大衝突的「高雄美麗島事件」。

12/12 《美麗島》雜誌社在下午5時舉行記者會,由黃信介、張俊宏、姚嘉文、施明德對高雄事件加以說明。

12/13 國民黨清晨展開大逮捕行動,以「涉嫌叛亂」罪名,將黨外民主菁英林義雄、張俊宏、姚嘉文、陳菊、呂秀蓮、王拓、魏廷朝、楊青矗、周平德、陳忠信、張富忠、蘇秋鎮、邱奕彬、紀萬生等十四人逮捕入獄,隨後並陸續在全台逮捕將近百人,查封《美麗島》雜誌社及各地辦事處。

12/14 警備總部行文立法院,經立法院鼓掌通過,逮捕立法委員黃信介。警總懸賞五十萬捉拿施明德,另包庇或藏匿者,處死刑、無期徒刑或十年以上徒刑。

12/15 施明德的美籍妻子艾琳達被國民黨驅逐出境。

12/19 《美麗島》雜誌共發行4期,被警備總部查禁。

12/20 《八十年代》與《春風》雜誌被停刊一年。

12/22 警備總部宣布:查緝施明德的懸賞金額,提高至一百萬元。


1980


1/7     作家陳若曦自美返台,面見蔣經國總統,為「美麗島事件」被捕黨外人士請命。

1/8     高雄美麗島事件後脫逃26天的施明德,在台北市漢口街許晴富家中被捕,送往新店安坑拘留偵訊。

1/10  警備總部宣布涉嫌窩藏施明德之嫌犯許晴富、江金櫻、張溫鷹、吳文牧師被捕。

1/18  美國在台協會主席丁大衛,接見美麗島事件被捕人士家屬18人。

1/20  康寧祥立委「為我們的民主前途請命」,就高雄美麗島事件向行政院提出質詢,指出高雄美麗島事件的審判,必將成為影響我國未來民主政治的轉捩點。

1/25  行政院新聞局長宋楚瑜強烈指責美國《新聞週刊》報導美麗島事件歪曲不實。

2/1     《八十年代》的姊妹刊物《亞洲人》雜誌創刊。

2/5      警備總部宣布,余登發獲准保外就醫。

2/20  警備總部宣布「高雄美麗島事件」主要8名被告,以叛亂罪提起起訴依軍法審判,同案被押之另37人移送司法機關起訴。

2/28  林義雄律師家「滅門慘案」,林義雄母親林游阿妹、雙胞胎女兒亮均、亭均祖孫三人在家中慘遭殺害,長女奐均被刺六刀,經急救後倖存,造成三死一重傷,林義雄獲交保及延期審理。

3/11  因「鼓山事件」在押姚國建、邱勝雄,被高雄地方法院依妨害公務、傷害罪嫌,各判處徒刑3年及26個月。

3/18  國民黨軍法大審「高雄美麗島事件」8名被告,在台北市景美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軍法處第一法庭公開審判。辯護律師共有15人,江鵬堅、尤清、謝長廷、張政雄、李勝雄、郭吉仁、高瑞錚、陳水扁、鄭慶隆、蘇貞昌、鄭勝助、呂傳勝、張俊雄、鄭冠禮及張火源,台灣各大報首度全版鉅細無遺,報導審案過程及對話。

4/18  警備總部軍事法庭判決:依懲治叛亂條例第二條第一項,判處施明德無期徒刑。黃信介14年徒刑,姚嘉文、張俊宏、林義雄、呂秀蓮、陳菊、林弘宣各處有期徒刑12年。

4/2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高俊明牧師因藏匿施明德被捕。

4/29  高俊明、張溫鷹、林文珍、蔡有全、許天賢、黃昭輝、林樹枝等人因涉嫌藏匿施明德案被提起公訴。

5/8     《富堡之聲》發行人洪誌良被控叛亂案,判處5年徒刑,褫奪公權3年。

5/15  警備總部宣布前被禁雜誌《富堡之聲》編輯李慶榮為匪宣傳案,判刑五年。

6/2      高雄美麗島事件司法審判部分,台北地方法院宣判,魏廷朝、邱茂男、周平德、王拓、紀萬生、楊青矗、張富忠、陳忠信、邱垂貞、戴振耀、陳博文、李明憲、蔡垂和、余阿興等33名觸犯陸海空刑法第七十二條多數集合暴行威脅迫罪,分別遭到3年以上至6年半徒刑不等的司法處分。

8/1   《八十年代》的姊妹刊物《暖流》創刊,發行人康文雄、社長康寧祥。

8/15  《暖流》雜誌遭到停刊一年處分。

8/21  黃天福創辦《鐘鼓樓》,雜誌創刊號尚未上市,五萬多份在印刷廠遭警總全數搶走。

9/5      《鐘鼓樓》雜誌因創刊號報導「美麗島高雄事件特輯」,遭停刊一年處分。

10/15 《海潮》月刊創刊,發行人王義雄、社長潘立夫。

12/6  增額國大代表、立法委員選舉,「延續黨外香火」,高雄美麗島事件受難家屬姚嘉文的妻子周清玉以153602票,第一高票當選台北市國大代表,張俊宏的妻子許榮淑參選第三選區立法委員(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以79372票當選立委,黃信介的弟弟黃天福與八十年代創辦人康寧祥當選台北市立法委員,為美麗島事件奔走辯護的律師張德銘高票當選第二選區立法委員,他的選區是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