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人還要等多久?


台灣人還要等多久?


文/邱斐顯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主編)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一書,於201711月出版,2017122日在台北市南海路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新書發表會。


三天後,2017125日,立法院於晚間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將設置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隸屬行政院),為二級獨立機關,推動事項包括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不當黨產之處理和其他轉型正義事項。


20172月,「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紀念,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推出「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30週年」展覽。這本《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即是原本就有的出版構想,只是其中採訪、寫作、編輯等工程相當龐大,編輯作業與流程只好一再往後順延。


本書除了有長期致力於轉型正義研究的薛化元教授寫的〈序: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亦有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博士寫的〈導論: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本書透過15位受訪者,展現這三十年來「要求平反二二八事件」的民間訴求與政府作為,其中包含:


陳永興醫師1987年發起「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運動的會長)、
李勝雄律師(「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運動副會長)、
葉菊蘭資政(不遺餘力揭開二二八事件神秘面紗的秘書長鄭南榕之遺孀,1995年於立法院致力於推動「二二八事件賠償」的立法委員)、
李筱峰教授1984年就完成碩士論文研究,且長期投入二二八事件研究及出版著作的學者)、
劉一德主席(台灣團結聯盟主席,1983年就號召大學生去彭孟緝外宅噴漆)、
林宗正牧師1987年全力號召長老教會關注「二二八事件」,並協助鄭南榕於台南發起第一場「二二八和平日遊行活動」)
畫家詹三原1989年第一個二二八紀念碑的設計者,卻因此設計招來冤獄之災)
民進黨基層黨工梁金鐘(母親命喪於二二八事件,積極投入街頭轉型正義工作)
李登輝總統199011月指示行政院邀集學者進行調查研究,成立了「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及「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1995228日,李登輝以總統的身份向罹難者家屬道歉。)
賴澤涵教授行政院1990年–1992年「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報告撰寫總主筆)
姚嘉文資政1995年於立法院致力於「二二八事件賠償」的立法委員)
作家李喬1995年完成《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巨著)
陳水扁市長總統1995年率先於台北市制定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並設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2003年回復二二八受難者名譽、2007年將二二八事件「補償」條例改為「賠償」條例)
游堅煜導演(台灣少數了解二二八事件的影視工作者之一)
陳儀深博士(談《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產生及相關的兩個官司)


林耀堂絹印版畫《菊花與警棍的對峙》


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三十年,我們不僅收錄完整的民間與政府的學術研究,甚至製表做出民間版與官方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之對照比較。


我們也用一些篇幅介紹宗教界與藝文界的前輩致力投入撫平「二二八事件」後的集體傷痛,包括1990年基督教長老教會與曠野社社長蘇南洲推動的跨省籍「二二八平安禮拜」;1992224日,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林宗義博士與曠野社社長蘇南洲於國家音樂廳舉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由前師大音樂系主任曾道雄教授負責策劃音樂會演出曲目。這是第一場總統與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一同出席的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自二二八事件後,不僅台灣社會的菁英份子遭到當時國民黨政府逮捕與屠殺,就連事後因同情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而創作版畫《恐怖的檢查》的外省籍版畫家黃榮燦,也遭到逮捕並羅織叛亂罪名,於1952年處死。在這種氛圍下,人民對「二二八事件」噤聲不語,遑論各種歷史記錄,或是文學寫作、藝文音樂創作的發表。


作家李喬,因其父親於二二八事件中差點遭到活埋之故,促使他決定書寫二二八,而後經過十年的田野調查,他於1995年完成《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文學巨著。


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1987年)推動後,1989年導演侯孝賢拍攝【悲情城市】,2000年導演林正盛拍攝【天馬茶房】,2005年導演鄭文堂拍攝【傷痕二二八】。這三部是以「二二八事件」為主題,或為背景的電影或記錄片。電視劇導演游堅煜拍攝過以白色恐怖為題材的電視劇【台灣百合】,他接受專訪時表示,做一個影視的工作者,有機會應該拍自己的歷史。


由台灣年輕世代所籌劃的「共生音樂節」(2013年為第一屆),則由共生音樂節共同發起人之一的藍士博親自撰寫,敘述他們這個世代如何看待台灣的歷史,如何與不同世代的「台灣青年」透過實踐與行動,以創新為途徑,以內省為訴求,一起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共生音樂節」。


享譽國際的台灣詩人李魁賢,完成台語版〈二二八安魂曲〉的詩作後,2006228日發表,全部詩作共有六章228行。時任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系主任的柯芳隆教授,結合台語詩詞與管弦樂的大型創作,將〈二二八安魂曲〉譜成交響樂與合唱曲。柯芳隆教授出生於1947年,家中有長輩於二二八事件遭迫害,他對長輩口中的二二八記憶猶深。


1992年首次為「二二八事件」舉辦的紀念音樂會,是以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與莫札特的【安魂曲】為主要曲目,用以安慰傷亡的二二八受難者與家屬。而後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的音樂家蕭泰然,才於1994年在美國完成其創作【一九四七序曲】,並於1995年先後在美國與台北首演。作曲家蕭泰然並把長老教會鄭兒玉牧師填的詞〈台灣翠青〉放入【一九四七序曲】裡。


直到2008年,詩人李魁賢與作曲家柯芳隆合作的【二二八安魂曲】首演,台灣才有真正的詳述二二八事件的詩詞與音樂創作產生。


本書不僅完整收錄三十年來「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重要大事紀,也透過照片,介紹全台各地的二二八紀念碑。


由於蔡政府全面執政(2016)至今,官方沒有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歷史的究責,因此成為今日的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未竟之路」。2017 7 16 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舉辦「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未竟之路」座談會,薛化元、花亦芬、朱立熙、陳儀深等四位學者,分別從檔案開放與研究的困境、德國轉型正義的角度、韓國轉型正義的借鏡、台灣檔案尚未完全公開的議題,來探討台灣轉型正義未竟之路,應如何在全面執政下,繼續往前推動。


我們也在書中編入兩篇三十年前(1987年)的重要舊作文章:社會學者蕭新煌教授的〈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衝擊〉台灣藝術評論家謝里法教授的〈從二二八事件看台灣知識份子的歷史盲點〉。我們編入這兩篇文章的用意:一來,可以回顧三十年前的台灣社會如何面對「二二八事件」四十年的陰影;二來,可以給年輕輩的研究者了解,二二八平反運動推動了三十年,至今仍力有未逮。


長期致力二二八事件研究的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於二十七年前(1990年)即發表了〈教科書應呈現歷史真實:對二二八事件應編入教科書的看法〉。我們編入此文,用意在於呈現「要求教科書編入二二八史實」的理念,早在二十多年前即已提出。可惜的是,至今教科書的編輯雖有提及二二八,但仍然篇幅過少,無法讓學生理解事件全貌,遑論有更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與探討二二八所造成的影響。令我們深感遺憾的是,張炎憲赴美國做台灣獨立運動口述歷史訪問時,因心肌梗塞送醫;於2014103日病逝於美國費城。張炎憲教授已逝世三週年,他的心願:教科書編入二二八史實,似乎還沒有眉目。


2017125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了,台灣的轉型正義可以開始起步了嗎?台灣人還要等多久?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

201711月,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
頁數:264頁,內頁:彩色銅版紙,軟皮封面封底。
每冊訂價1000元。
親至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購書,享八折優待。
郵寄訂書者,照訂價,再自付郵資。
請洽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陳小姐(02-2332-6228 # 123

  
以下是書中相關文章,歡迎參考。


李登輝總統:二二八事件,我聽到槍聲
文/邱斐顯


陳水扁市長:推動「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
我不是倡議者,但我是實踐者
文/邱斐顯


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
我有權力、做得到的時候,我一定做
文/邱斐顯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



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
我有權力、做得到的時候,我一定做

文/邱斐顯

攝影/邱萬興
錄影/李昇霖
時間2017414
地點/高雄市人文首璽交誼室


從台北市長到總統之路


1998年,陳水扁欲競選台北市長連任,但縱使他在市長任內努力改善市政,也得到不錯的評價,但由於陳水扁無法吸收台北市的外省票源,尤其是外省族群的省籍情結很重,不管陳水扁市長做得多好,會投給陳水扁的只有10%而已。選戰結果雖然陳水扁的得票數比1994年增加了七萬多票,陳水扁最後還是在全國支持者的驚呼聲中宣告敗選。


1999年初,陳水扁在支持者的擁護與鼓勵之下,開始為2000年的總統大選,預做舖路的準備工作。


2000年初,有心參選總統的各組人馬,不管是在各黨派中經過激烈廝殺後脫穎而出,或是乾脆堅持脫黨自行參選,大致都已敲定,共有五組正副人選。分別為民進黨提名陳水扁、呂秀蓮;國民黨提名連戰、蕭萬長;退出國民黨的宋楚瑜、張昭雄;新黨徵召的李敖、馮滬祥;退出民進黨的許信良和退出新黨的朱惠良。


2000315日,中國總理朱鎔基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外記者會,發表恫嚇台獨的強硬警告:「誰要進行台灣獨立,就沒有好下場!」要台灣選民做出「明智的歷史抉擇」。這樣的惡意恐嚇,更讓台灣人民決心團結以選票來對抗中共的囂張。


2000318日,陳水扁、呂秀蓮以4977737票贏得勝選,獲得39.3%得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10屆正副總統。相較之下,宋楚瑜、張昭雄獲466萬多票,連戰、蕭萬長只獲292萬票。陳水扁、呂秀蓮雖然只贏了宋楚瑜、張昭雄30多萬票,然而,台灣人民還是用「選票」實現了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的政權和平移轉。


移除總統府內蔣介石銅像


陳水扁身為第一個民進黨籍的總統,他對於過去20年來所參與的台灣民主運動,以及台灣人在戒嚴時期遭受到的種種迫害,深切體認,因此,當選後他念茲在茲的,就是要為台灣人做事。


訪談中,陳水扁提到,他剛剛上任當總統時,每一天去上班他都會被嚇到,因為「那一尊黑黝黝的黑人」(所指即為蔣介石的銅像),剛好就矗立在總統府大廳。


1975年蔣介石過世後,副總統嚴家淦繼任為總統,他就在總統府內豎立一尊蔣介石銅像,自此之後,總統每一天上班都要向這個蔣介石銅像敬禮,不然不能進去上班。嚴家淦只當一任總統(從1975年到1978年),不再連任。之後便是由蔣介石之子蔣經國(先前職務為行政院長)接任總統。


蔣經國在他自己第二任總統任期(1984~1990)未滿之際,就於1988年初因病去世。當時由副總統接任總統的李登輝也是國民黨員,後來李登輝先是透過國代選舉當上總統(1990~1996),接著在民主化改革之下,又因他是台灣人之故,便於1996年以總統直選制度,大幅度獲得台灣人民的支持而當選總統。但是他們一路蕭規曹隨,從不更動這個規定。那一尊蔣介石銅像就豎立在那裡25年。


陳水扁說:「他們(國民黨籍)的總統要對他(蔣介石銅像)行禮。但是這對我們民進黨籍的人來說,我擔任總統,我覺得那一尊蔣介石銅像放在總統府入口處,那是擋到我的路。我怎麼會永懷領袖?我進入總統府之後不久,就把那尊蔣介石銅像移到『中正廟』,放在那裡。」



原置於總統府內的孫逸仙銅像,被陳水扁總統移至三峽倉庫存放。
攝影/邱萬興


總統府就是總統府,不是介壽館


總統府的陳設與外觀,還不只豎立蔣介石銅像一事而已。總統府裡面有一個大禮堂,陳水扁總統上任以前,此處名為「介壽堂」,那三個字是吳敬恆(吳稚暉)於1952年寫的。陳水扁在他的總統任內,就把「介壽堂」那個匾額拔除。遺憾的是,陳水扁總統之後繼任的馬英九總統,趕在他2016年卸任前,又把該處改回「經國廳」,說是要緬懷已故總統蔣經國。


陳水扁總統任內,不僅拆下「介壽堂」匾額,也把孫逸仙的銅像移到三峽倉庫存放。不過陳水扁卸任後,政權再度易手,孫逸仙的銅像又被請回原處了。


陳水扁回憶這些涉及轉型正義的小細節,他娓娓道來:「總統府的本體建築,大家都說是『總統府』,其實我上任之前,那不是『總統府』,那叫做『介壽館』。早期蔣介石夫婦雙十節在(二樓陽台)閱兵,在那邊揮手,因為蔣介石怕死,所以站在二樓陽台,表示他高高在上。李登輝閱兵的時候,則是下來下面閱兵。這棟建築物上面寫的是『介壽館』。現在看不到『介壽館』了,已改成『總統府』。那個是我改的,我請陳奇祿院士寫的。陳奇祿院士,是我們台籍的台南人,他是第一任的文建會主委。」陳水扁表示,總統府就是總統府,不是介壽館!


2006325日,總統府大門口「介壽館」的大理石匾額被取下,交由國史館收藏,正式換上陳奇祿所題的「總統府」匾。



總統府本體建築,原題為介壽館,2006 年陳水扁總統下令移除「介壽館」的牌匾,並更換為中研院院士陳奇祿所題的字「總統府」。攝影/邱萬興


檔案管理局徵集二二八檔案


2001228日,陳水扁以總統身分出席「二二八事件54週年紀念儀式」,代表國家向人權前輩、受難者及家屬,表達最高歉意。這是繼李登輝總統以來,第二位國家元首向二二八受難者與家屬致歉。


事實上,做為第一個民進黨籍的總統,陳水扁對二二八事件念茲在茲的,就是他所強調的:「我有權、有能力做到時,我一定做。」


早在1993年陳水扁擔任立委的年代,他就全力支持將「二二八事件檔案」公開化。當年,張俊雄立委要求將尚未公開的二二八事件檔案予以公開;陳水扁立委則表示,如果檔案資料不公開,應在法律條文中明定處以徒刑。當時民進黨實力不夠,立委席次雖比過去大有增加,但與國民黨籍立委席次相較之下,仍無法在立法上或行政上有真正的作為。而這種情勢,直到陳水扁當選總統,才有一些實質上的突破。


200031日,行政院研考會(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成立「國家檔案局籌備處」,展開檔案管理組織、制度與相關法規建置工作。此時,尚在李前總統登輝先生任內。


2000520日,陳水扁總統上任後,任命林嘉誠博士擔任行政院研考會主委。20011123日,「檔案管理局」正式成立,隸屬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此後,檔案管理局積極徵集與二二八事件有關的檔案,並由國史館出版《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在陳水扁第二任總統屆滿的2008年,《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已徵集與出版16冊。


補償賠償,一字更改走12


1995323日,立法院通過「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當時國民黨堅持用「補償」取代民進黨要求的「賠償」,民進黨立委在多數決的情況下,不得不先妥協,以求這個條例能先通過,進而再談及修改法律用字。20018月,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後的一年多,民進黨立委開始提出把「補償」改為「賠償」。


雖然民進黨籍的陳水扁總統握有行政實權,但是立法院內國民黨籍立委仍占多數,民進黨想要修改這個條例,仍然不可行。據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執行長楊振隆指出,這個條例在立法院被冰封了將近6年,甚至號稱「被杯葛案件」的前10大排名。


2006年《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出版,經過多位歷史學者與法政學者的研究,終於將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的「元凶」指向蔣介石,認為蔣介石指派整新編第21師師長劉雨卿率兵赴台鎮壓,展開屠殺和清鄉的鎮壓工作,應負最大責任。這份報告出爐後,總算讓「二二八平反運動」往前推進一大步。


1995年以來,原名為「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最後得以在200738日(二二八事件60週年之後),於立法院通過「將補償條例改為賠償條例」。


陳水扁對於這個更改,記憶鮮明,他說:「『補』償條例正式改為『賠』償條例,是我在任總統的時代,我都把它通過了,這也是抗爭了很久都通不過的。國民黨他們絕對不會承認他們有什麼責任,他們花錢消災,用『補償』名義沒有關係,但是要用『賠償』名義絕對不行。當時我們在立法院的席次也是少數,還能通過修改,表示台灣社會慢慢成熟了,連國民黨也不敢反對了。」


從「補」償條例到「賠」償條例,從1995年到2007年,這一字的更改,足足走了12年。


頒發二二八回復名譽證書


關於「二二八平反運動」,陳水扁說,兩任總統8年,他做了很多連自己都沒有辦法想像的事,他強調,「可以做的,我絕對做。」


200382日,總統府舉行「二二八回復名譽證書頒發典禮」。陳水扁總統先為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舉行平反儀式,由他與副總統呂秀蓮共同簽署「二二八回復名譽證書」,並致詞,隨後為二二八受難者及家屬頒發證書。陳水扁總統致詞時提到:


今天是台灣歷史上重要的日子,二二八受難者終於獲得回復名譽,還給歷史的清白和應有的公道。阿扁在此代表政府頒發回復名譽證書,感到非常欣慰,因為這是阿扁和呂副總統從政以來,追求二二八公義的一貫堅持與努力。

二二八事件是戰後台灣歷史上最重大的傷痛事件。台灣人民為爭取社會公道,群起抗議,要求民主改革,卻換來國府派兵鎮壓,造成無數台灣菁英和民眾的傷亡。國府更以「暴亂」、「暴動」、「暴民」、「叛亂份子」、「共黨策動」等罪名,污名化二二八事件,使得二二八事件成為政治禁忌,歷史禁忌。

一張回復名譽證書,雖然無法喚回親人的生命,無法重回歷史的現場。但阿扁深信,二二八事件公義和平運動能突破國民黨的禁忌,而有今日的成果,是無數民主前輩努力的結晶,也是二二八震撼台灣人心之所在。在追求公義的過程中,有些家屬堅信親人的清白,認為生命與名譽同等重要,在未獲名譽回復之前,絕不領取補償金。阿扁深深瞭解這種心情,也能體會二二八受難者及其家屬五十多年來的委屈與不滿。

經過十多年來檔案史料的公開和口述歷史的調查,二二八事件已不是「叛亂」、不是「暴動」、不是「暴動份子」、更不是「共黨策動」,而是台灣人抗議社會不公,要求民主改革、主張台灣人治理台灣的作為。這些已成為二二八精神、成為台灣歷史文化最重要的資產。


平反政治冤案、追求歷史真相與社會公義,是台灣「人權立國」的根本。今日,二二八受難者得以回復名譽,是人權伸張的表現,也是台灣邁入民主與人權國家的重要里程碑。


李登輝總統時代(1988~2000),雖然李登輝總統已經公開指示,請學術研究單位研究「二二八事件」,但是李登輝總統從沒有積極要求將「二二八事件檔案」公開,遑論為二二八受難者回復名譽之舉。自2003年起,總統每年都會頒發二二八回復名譽證書。陳水扁之後,繼任的馬英九總統,以致現任的蔡英文總統,頒發回復名譽證書之事,從沒有停止。


永續經營二二八基金會  責任歸屬報告出爐


199547日(李登輝)總統令公布「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199510月行政院成立「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秉持物質補償與精神撫慰並濟之原則,受理二二八補償申請、核發補償金。


但當初李登輝總統時代制訂的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組織條例,並非永久性質,而是一個階段性質,預計以15年(即1995年至2010年)來推動「二二八事件」的補償事宜。因此在陳水扁總統任內結束後,該基金會就面臨存續問題。陳水扁表示,當時他就開始想,「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怎麼可以這樣就結束了呢?他認為應該要基金會永續經營下去,因為,還有很多事尚未完成。


2005年,當時基金會的陳錦煌董事長偕同7位董事赴行政院,與謝長廷院長面商本會的未來定位及存續等相關問題。謝長廷院長當場允諾支持籌建國家級二二八紀念館,並協助將二二八「補償條例」正名為「賠償條例」,同時指示相關單位研議二二八基金會轉型為常設性機構之解套方式。2007年,政府為了能夠永續經營「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請主計處、教育部、內政部、法務部研議設置「二二八和平基金」,希望以13億、5年共15億新臺幣的目標,讓基金會能夠有效的運作,彰顯臺灣的主體性,讓國家和平發展。只是2008年陳水扁卸任後,由國民黨籍馬英九接任總統,此後「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的經費就遭到逐年刪減的命運。


而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為二二八事件所做的最大的貢獻,就是在2006年發表《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2006219日,陳水扁總統參加《228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新書發表會,他說:「過去,台灣處在威權體制的統治下,歷史真相往往被執政當局刻意蒙蔽,無法明朗。在國家民主化轉型過程中,還原過去歷史事件的原貌,並釐清責任的歸屬,是邁向更成熟民主的必經道路。……一個真正成熟的民主國家的人民,必須培養能誠實面對歷史的勇氣,才可以建立社會正義與互信互賴的基礎,唯有將歷史還原,才能從中學習教訓,並進而建立土地與國家的認同。


降半旗、發行郵票、設立國家紀念館


陳水扁回憶著,《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出版後,同年(2006年)行政院考量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意義與價值,通令全國自翌年(2007年)起於每年228日當天降下半旗,以提醒國人記取歷史教訓。


接著,我們就來發行台灣郵票。台灣第一張郵票隨著郵政總局的設立,於1888年發行。往後近百年,郵政單位不曾以台灣為名發行郵票,直到2007年的228日,我們發行『台灣』郵票。第一張台灣郵票,就是以228國家紀念館作為背景。第一張的台灣郵票,就跟二二八有關係。


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於1996年把位於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的台北市政府公園路燈管理處辦公廳舍,根據這棟建築物在二二八事件中的重要地位與歷史意義,選定作為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的館址。「我做市長時,設立台北二二八紀念館。我到中央做總統時,我就要設立一個國家級的二二八紀念館。」


「要把國家級的二二八紀念館設置在哪裡?當時眾人意見很多,家屬、學者專家、政府單位,大家一直找找找,找了很多地方,找到最後大家認為過去美國的新聞處(南海路)很合適。這個地方以前是『台灣省參議會』與『台灣省臨時省議會』,因此那個建築物也有其歷史意義。最後我們就確立把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設置在那裡。」20067月行政院核定此地為「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館址。


二二八事件  元凶就是蔣介石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最重要的一個結論,為「二二八事件的元兇就是蔣介石」。這一份官方性質的《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出版後,陳水扁總統有此依據,他開始做一些轉型正義工程。


陳水扁強調,「《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出版之前,二二八事件只有被害者,沒有加害者,所以在李登輝國民黨的時代,二二八事件處理及補償條例,只同意用補償字眼,也沒有責任。沒有加害者,哪裡來的責任?沒有責任,也就沒有責任追究。如果有加害者,又有責任,這就要叫做賠償了。」


陳水扁慨然陳述說:「之前我沒有官方證據說蔣介石是元凶,現在查出證據了,證明蔣介石是元凶,所以我決定要把『中正紀念堂』(民進黨與綠營人士慣稱該處為『中正廟』)改名。但是當我要處理這個中正廟改名時,當時的台北市長郝龍斌就跳出來了,他說:『你怎麼可以改名?』」


中正紀念堂改名大鬥法


陳水扁總統很篤定地說他要改名。結果,台北市長郝龍斌就先下手為強。這個建築物其實是歸教育部管轄的,但此時台北市政府要來插一腳。郝龍斌市長臨時把中正紀念堂定為台北市的暫時古蹟,並於20073月進行「市定古蹟」審查程序。


「台北市的暫時古蹟?中正紀念堂這個建築物(1976年起造,1980年完工)的存在,有多長的時間?怎麼會是古蹟?最多是一個紀念性的建築物,絕對不是古蹟。但是郝龍斌為了要搶那個主導權,他不讓我改名,就說這是暫時的古蹟。」


為了更改建築物名稱,陳水扁總統不得不與郝龍斌市長鬥法。他與教育部研究如何拿回主導權。為了拿回主導權,陳水扁總統明知中正紀念堂不是古蹟,但不得不把它訂為「國定古蹟」。因為這樣,陳水扁政府才能讓教育部、文建會把中正紀念堂的名字更改。


200732日,教育部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在朝小野大的情況下,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法通過。此後9個月(200712月),教育部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大中至正」字樣的舉動時,一樣引發爭議。


2007510日,教育部長杜正勝發布教育部令,訂定「國立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2007519日,陳水扁總統宣布正式改名。然而20076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新組織法未生效下,國民黨、新黨、親民黨等立委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


朝小野大  轉型正義工程困難進行


2000年到2008年,雖然陳水扁總統拿下執政權,但因立法院民進黨立委席次不多,屬於少數黨,很多法案都無法順利通過,以致轉型正義工程進行得極為辛苦。關於這一點,陳水扁總統最為清楚。


「這就好像紅十字會一樣,有一個專法,有法律保障,法律依據。但那法律是他們立法院訂的,也就是國民黨訂的。中正紀念堂也有一個組織條例,那個條例在那裡,我們要怎麼辦?一般人說依法行政,沒有廢止那個組織條例,我們怎麼樣去更改名稱?所以為了這個法律,為了行政流程,我們的行政院會先通過一個廢止案,把中正紀念堂的組織條例廢止。」


朝小野大,廢止案送去立法院,當然不會通過的。國、新、親民黨等藍營立委堅決不予廢止,他們退回行政院送去的「廢止案」且不予通過。「在那個過程當中,行政院直接通過一個行政命令,叫做『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那是行政命令,那個不用經過立法院一讀、二讀、三讀。所以我用行政命令做依據,把它改名,將中正紀念堂改做台灣民主紀念館。」


「他們(國民黨)控制的多數的立法院,怎麼可能讓我們(民進黨)通過?所以那個組織條例的廢止案過不了。而我們的『台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是行政命令,也要送到立法院去備查,但是他們改為審查,之後還是不通過……」


縱使立法院不通過,台灣民主紀念館(2007519日更名)還是硬撐了一年,直到陳水扁總統卸任(2008520日)。


以自由廣場,取代大中至正


2007127日,台灣民主紀念館拆除「大中至正」牌匾工程。隨後,台灣民主紀念園區的主牌樓,換上「自由廣場」這四個字。「自由廣場」字體採自書法家王羲之的書帖,每字長寬175公分,採塑鋼崁字,顏色為黑色。


這個舉動立刻獲得全美台灣同鄉會的支持,當時全美台灣同鄉會發表聲明,「民主進步黨政府的這項作為,是去除威權的象徵,符合大多數旅美台灣鄉親對於轉型正義的期盼。」


這份聲明表示,拆牌匾當天,二二八事件的受難家屬梁金鐘在現場流著熱淚開紅酒慶祝的畫面最令人動容;梁金鐘描述當年母親抱著他被槍殺、鮮血一滴滴流的慘狀,教人忍不住淚下,這番話道盡所有受害者的心聲。


這份聲明並指出,近代史的獨裁暴君從史達林、墨索里尼、希特勒到伊拉克的海珊,最後都遭到被推翻的下場,暴君雕像更被推倒踐踏、受人唾棄。世上從沒有一個國家為暴君建紀念館,唯獨台灣還留存蔣氏家廟,以及無數他的雕像,這種崇拜獨裁者的奇特現象,不僅違反民意,更是對追求民主、崇尚自由的台灣人民莫大的諷刺。


200811日,換裝後的台灣民主紀念館重新對外開放,陳水扁總統親自主持開館典禮,並以「空間解嚴」的概念,使用大量的裝置藝術(如風箏、新聞照片等)布滿整個大廳,白色恐怖時期的受難者名單也陳列於大廳兩側,以和蔣介石銅像代表的「威權統治」相對。


「後來,中正紀念堂在2008年政黨輪替之後又被改回原名。但是起碼有一個我有改成功而馬英九總統不敢再改回去,那就是『大中至正』,我把它改成『自由廣場』。當時我的想法是,這個場域的空間,一邊叫做『民主』紀念館,一邊叫做『自由』廣場。」


「現在又換回民進黨的蔡英文政府執政,現在已經沒有當年那些法律問題了。當年我做總統的時候,綁手綁腳都輸給國民黨。國民黨不讓我備查,我沒辦法;國民黨不同意廢止,我也沒辦法。現在光是民進黨籍立委就有68席,還不包括時代力量的5席,所以我們如果要改,現在那個法律就要改了。」


兩蔣遷葬  蔣家後代自己擺不平


據陳水扁指出,中正紀念堂改名的過程中,他還做了幾樣動作。中正紀念堂裡面有一尊蔣介石的銅像在那裡,很多人進入後都要向他膜拜、向他行禮,而門口還有憲兵跟三軍儀隊。「蔣介石活著的時候,說他是總統,在那邊維安與特勤,自然沒話說。他死了之後也還要有維安,還有特勤?因此我決定把中正廟的憲兵與維安部隊全部撤除。」


陳水扁不只撤除中正紀念堂的維安與特勤;桃園兩蔣陵寢:包括慈湖蔣介石、頭寮蔣經國,也全都撤除。


提到這一段往事,陳水扁記憶猶深,他說:「2003年宋美齡過世後,蔣經國的太太蔣方良跟他的家屬聯名,希望政府可以幫忙,把兩蔣陵寢遷去五指山,他們表示要跟這些所謂的袍澤埋葬在一起,我們也是幫忙處理。我說,沒關係,尊重家屬的意見,比照國葬,先遷葬,再辦理一次國葬就是了。」當下為了蔣家的家屬要求,國防部又花了3000萬,在五指山那邊興建蔣家墓園,然而,到現在他們仍未遷移過去。


「那時候我記得誰出來反對。蔣方良他們都贊成,是誰出來反對?是章孝嚴,即蔣孝嚴出來反對。他已經改成姓蔣了。所以說他也有權來主張了。他的理由是說他們準備兩蔣陵寢要遷回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他們要回去他們的故鄉,不要在台灣入土為安。」


「另外一個理由是說,如果要比照國葬再辦一個遷葬,那時候主持這個遷葬大典的,一定是當時的總統。他們說不願讓阿扁總統來主持這個遷葬大典。」陳水扁表示,他們不要也就算了,但為了那個墓園,國防部3000萬的經費已經花下去了,總是要有個交代。後來馬英九也擔任了兩屆總統,蔣家也沒有讓他去主持遷葬大典。


扁下令,移走軍方兩百多尊銅像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出來之後,陳水扁總統不只把中正廟改名,他還下令,請當時的國防部長李傑去查明,軍中營區、基地、軍校等,軍方相關單位裡,到底有多少蔣介石銅像。國防部長李傑回報說,總共有200多尊蔣介石銅像。


因為陳水扁總統身為三軍統帥,所以國防部長李傑不得不遵命把這200多尊蔣介石銅像移走。


「我能做的就是這樣。總統府的蔣介石銅像,我把它也移走;軍中的銅像,我也把它移走了。」


「蔣介石銅像要移去哪裡,我沒意見。總之就是不要放在軍方那裡,一直要求軍中的人永懷領袖。」


陳水扁總統強調,當時軍中有一個五大信念。當兵的人都知道,「主義、領袖、國家、責任、榮譽」。主義,指的就是國民黨所謂的「三民主義」。第二個就是他們(國民黨)的「領袖」,永遠不死的領袖。接下來才是「國家」。國家是排在第三順位。


「全世界沒有一個軍隊的信念,是把主義與領袖放在國家的前面。所以在我擔任總統的時代,既然台灣要走民主化之路,蔣介石就不是永遠的領袖。後來我就下令,把五大信念刪到剩下三大信念,只剩下國家、責任、榮譽。」2016年蔡英文總統就職後曾走訪陸軍官校,陸軍官校司令台那邊看過去的對面牆上,原本寫著五大信念,現在只剩下國家、責任、榮譽。這是陳水扁總統任內下令更改的。


陳水扁指出,「我所改革的這些事情,我做的這些事情,是轉型正義的一部份。台灣從威權政治走向民主政治,就是要這樣走啊。二二八的元凶就是蔣介石,為了轉型正義,為了還歷史一個公道,我就要這樣處理。」


做為一個國會僅有少數席次的執政黨總統,陳水扁針對轉型正義所能夠做的,不僅是極限,而且已經超出他的能力範圍了。陳水扁一再表示,「但是我還是盡量做。我有權力、做得到的時候,我一定做。」



本文收錄於邱斐顯主編的《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201711月,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p.152~165



本文作者邱斐顯,著有《想為台灣做一件事》2010年,前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