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人還要等多久?


台灣人還要等多久?


文/邱斐顯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主編)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一書,於201711月出版,2017122日在台北市南海路的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舉辦新書發表會。


三天後,2017125日,立法院於晚間三讀通過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將設置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隸屬行政院),為二級獨立機關,推動事項包括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不當黨產之處理和其他轉型正義事項。


20172月,「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紀念,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推出「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30週年」展覽。這本《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即是原本就有的出版構想,只是其中採訪、寫作、編輯等工程相當龐大,編輯作業與流程只好一再往後順延。


本書除了有長期致力於轉型正義研究的薛化元教授寫的〈序:從平反運動到轉型正義的追求〉,亦有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陳儀深博士寫的〈導論:如何理解「台灣特色」的轉型正義〉。


本書透過15位受訪者,展現這三十年來「要求平反二二八事件」的民間訴求與政府作為,其中包含:


陳永興醫師1987年發起「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運動的會長)、
李勝雄律師(「二二八和平紀念日」運動副會長)、
葉菊蘭資政(不遺餘力揭開二二八事件神秘面紗的秘書長鄭南榕之遺孀,1995年於立法院致力於推動「二二八事件賠償」的立法委員)、
李筱峰教授1984年就完成碩士論文研究,且長期投入二二八事件研究及出版著作的學者)、
劉一德主席(台灣團結聯盟主席,1983年就號召大學生去彭孟緝外宅噴漆)、
林宗正牧師1987年全力號召長老教會關注「二二八事件」,並協助鄭南榕於台南發起第一場「二二八和平日遊行活動」)
畫家詹三原1989年第一個二二八紀念碑的設計者,卻因此設計招來冤獄之災)
民進黨基層黨工梁金鐘(母親命喪於二二八事件,積極投入街頭轉型正義工作)
李登輝總統199011月指示行政院邀集學者進行調查研究,成立了「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及「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1995228日,李登輝以總統的身份向罹難者家屬道歉。)
賴澤涵教授行政院1990年–1992年「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報告撰寫總主筆)
姚嘉文資政1995年於立法院致力於「二二八事件賠償」的立法委員)
作家李喬1995年完成《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巨著)
陳水扁市長總統1995年率先於台北市制定二二八和平紀念日,並設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2003年回復二二八受難者名譽、2007年將二二八事件「補償」條例改為「賠償」條例)
游堅煜導演(台灣少數了解二二八事件的影視工作者之一)
陳儀深博士(談《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的產生及相關的兩個官司)


林耀堂絹印版畫《菊花與警棍的對峙》


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三十年,我們不僅收錄完整的民間與政府的學術研究,甚至製表做出民間版與官方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之對照比較。


我們也用一些篇幅介紹宗教界與藝文界的前輩致力投入撫平「二二八事件」後的集體傷痛,包括1990年基督教長老教會與曠野社社長蘇南洲推動的跨省籍「二二八平安禮拜」;1992224日,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林宗義博士與曠野社社長蘇南洲於國家音樂廳舉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由前師大音樂系主任曾道雄教授負責策劃音樂會演出曲目。這是第一場總統與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一同出席的二二八紀念音樂會。


自二二八事件後,不僅台灣社會的菁英份子遭到當時國民黨政府逮捕與屠殺,就連事後因同情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而創作版畫《恐怖的檢查》的外省籍版畫家黃榮燦,也遭到逮捕並羅織叛亂罪名,於1952年處死。在這種氛圍下,人民對「二二八事件」噤聲不語,遑論各種歷史記錄,或是文學寫作、藝文音樂創作的發表。


作家李喬,因其父親於二二八事件中差點遭到活埋之故,促使他決定書寫二二八,而後經過十年的田野調查,他於1995年完成《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的文學巨著。


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1987年)推動後,1989年導演侯孝賢拍攝【悲情城市】,2000年導演林正盛拍攝【天馬茶房】,2005年導演鄭文堂拍攝【傷痕二二八】。這三部是以「二二八事件」為主題,或為背景的電影或記錄片。電視劇導演游堅煜拍攝過以白色恐怖為題材的電視劇【台灣百合】,他接受專訪時表示,做一個影視的工作者,有機會應該拍自己的歷史。


由台灣年輕世代所籌劃的「共生音樂節」(2013年為第一屆),則由共生音樂節共同發起人之一的藍士博親自撰寫,敘述他們這個世代如何看待台灣的歷史,如何與不同世代的「台灣青年」透過實踐與行動,以創新為途徑,以內省為訴求,一起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共生音樂節」。


享譽國際的台灣詩人李魁賢,完成台語版〈二二八安魂曲〉的詩作後,2006228日發表,全部詩作共有六章228行。時任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系系主任的柯芳隆教授,結合台語詩詞與管弦樂的大型創作,將〈二二八安魂曲〉譜成交響樂與合唱曲。柯芳隆教授出生於1947年,家中有長輩於二二八事件遭迫害,他對長輩口中的二二八記憶猶深。


1992年首次為「二二八事件」舉辦的紀念音樂會,是以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與莫札特的【安魂曲】為主要曲目,用以安慰傷亡的二二八受難者與家屬。而後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的音樂家蕭泰然,才於1994年在美國完成其創作【一九四七序曲】,並於1995年先後在美國與台北首演。作曲家蕭泰然並把長老教會鄭兒玉牧師填的詞〈台灣翠青〉放入【一九四七序曲】裡。


直到2008年,詩人李魁賢與作曲家柯芳隆合作的【二二八安魂曲】首演,台灣才有真正的詳述二二八事件的詩詞與音樂創作產生。


本書不僅完整收錄三十年來「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重要大事紀,也透過照片,介紹全台各地的二二八紀念碑。


由於蔡政府全面執政(2016)至今,官方沒有在學術研究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歷史的究責,因此成為今日的二二八事件平反運動的「未竟之路」。2017 7 16 日,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舉辦「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未竟之路」座談會,薛化元、花亦芬、朱立熙、陳儀深等四位學者,分別從檔案開放與研究的困境、德國轉型正義的角度、韓國轉型正義的借鏡、台灣檔案尚未完全公開的議題,來探討台灣轉型正義未竟之路,應如何在全面執政下,繼續往前推動。


我們也在書中編入兩篇三十年前(1987年)的重要舊作文章:社會學者蕭新煌教授的〈二二八事件的造因及其對台灣社會文化的衝擊〉台灣藝術評論家謝里法教授的〈從二二八事件看台灣知識份子的歷史盲點〉。我們編入這兩篇文章的用意:一來,可以回顧三十年前的台灣社會如何面對「二二八事件」四十年的陰影;二來,可以給年輕輩的研究者了解,二二八平反運動推動了三十年,至今仍力有未逮。


長期致力二二八事件研究的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於二十七年前(1990年)即發表了〈教科書應呈現歷史真實:對二二八事件應編入教科書的看法〉。我們編入此文,用意在於呈現「要求教科書編入二二八史實」的理念,早在二十多年前即已提出。可惜的是,至今教科書的編輯雖有提及二二八,但仍然篇幅過少,無法讓學生理解事件全貌,遑論有更多時間讓學生思考與探討二二八所造成的影響。令我們深感遺憾的是,張炎憲赴美國做台灣獨立運動口述歷史訪問時,因心肌梗塞送醫;於2014103日病逝於美國費城。張炎憲教授已逝世三週年,他的心願:教科書編入二二八史實,似乎還沒有眉目。


2017125日,促進轉型正義條例通過了,台灣的轉型正義可以開始起步了嗎?台灣人還要等多久?






《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

201711月,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出版。
頁數:264頁,內頁:彩色銅版紙,軟皮封面封底。
每冊訂價1000元。
親至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購書,享八折優待。
郵寄訂書者,照訂價,再自付郵資。
請洽二二八國家紀念館陳小姐(02-2332-6228 # 123

  
以下是書中相關文章,歡迎參考。


李登輝總統:二二八事件,我聽到槍聲
文/邱斐顯


陳水扁市長:推動「二二八和平公義運動」
我不是倡議者,但我是實踐者
文/邱斐顯


陳水扁總統:「二二八事件」是台灣轉型正義的指標
我有權力、做得到的時候,我一定做
文/邱斐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