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中綻放的百合—高俊明牧師信仰之路(10)
文/邱斐顯
甘地的「聖殿」 高俊明的「研究所」
甘地在「聖殿」讀書。相片來源:Mahatma Gandhi—His life in pictures, fourth
edition, March 1987, 印度政府新聞廣播部出版。
坐牢的人,喪失的是自由,得到的卻是大量的時間。甘地比喻「監獄是聖殿」,他在牢裡讀書、寫信、思考,不必像外面的人,鎮日奔波操勞。高俊明也掌握了他這一生中突然而來的牢獄之災,充分運用,而比喻「坐牢像是讀研究所」,而「樂在其中」。
高俊明每天起床後,就開始祈禱,為妻子兒女祈禱;為親友和教會祈禱。他每天清早的祈禱,就像環遊世界一般,從台灣、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繞了一圈,去關心遠方朋友,或病痛纏身的朋友,或遭逢不幸的朋友;他從每天晨禱中,得到心寧平靜與盼望力量,使得他能渡過日復一日的牢獄生涯。
高俊明每天祈禱完畢,就按表操課,輕聲朗讀聖經。他與牢友們一起讀中文聖經,而自修時則降低音量,輪流以台語、日語、英語讀聖經,自我訓練發音和記憶力。高俊明人在牢中,四年多的歲月,前後總共讀畢舊約聖經七次,新約聖經十二次。
他以驚人的毅力,反覆閱讀各種版本的聖經,不但熟讀聖經的內容與所包含的豐富哲理,更反覆練習台、日、英文各種語文。而為了更進一步了解聖經,他又延伸閱讀其他書籍,像是考古學、上古史、猶太人歷史。別人眼中的「牢獄之災」,卻成了高俊明心中難能可貴的潛心進修「研究所」。
讀書寫作練毛筆 心中寧靜渡長夜
監獄不但成了高俊明休息的地方,也成了他讀書寫作的修道院,光是一本聖經,他反覆閱讀,從中得到希望,得到力量,也得到牢獄期間難能可貴的心中寧靜,以渡過漫長歲月。1981年11月22日 ,高俊明在《獄中書簡》有一段描述如下:
我在這十九個月之間,細讀了舊約聖經二次,新約聖經三次。現在我又依序讀到舊約以賽亞書和新約路加福音。我越讀越喜歡讀,並深在聖經裡有無窮無盡的寶藏。當我信心疲乏的時候,聖經使我強健;當我對自己與世人絕望的時候,聖經給我力量;當我的心思意念不純正的時候,聖經指正我的過錯,聖經確實是永活上帝的話。
(高俊明,《獄中書簡》,第136頁)
高俊明於1981年3月8日 ,獄中家書,告訴牧師娘高李麗珍,他的讀書心得:
我剛讀完了一本書,叫做「不平凡的文章」。裡面有麥克阿瑟的「老兵不死」;邱吉爾的「我除了血與力;、淚與汗外,別無所貢獻」;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及羅斯福的「論和平」等等。文中充滿著這些偉人們的信念、理想、抱負、對同胞的愛、對人類的愛、對上帝的信仰等。感觸良多。
(高俊明,《獄中書簡》,第73頁)
高俊明在獄中,他的三姊夫送他王羲之的字帖,作為練習書法之用。有了字帖,高俊明就常常練習,幾乎每天晚上用一段時間來練習毛筆字。高俊明越寫越喜歡寫,也越深感書法的境界,無窮無盡。他的進步很緩慢,但他想,「字」是人的第二個「臉」,應使它端正,又有性格,所以他就勤練書法,修心養性。
聖法蘭西斯祈禱文 心智活動練翻譯
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1182年-1226年)
一般人的獄中生活,漫漫長夜,日子難捱。高俊明卻把孤寂無聊的牢獄生活,當作心智活動的最佳時機。他除了讀書、練書法,看中、英、日版本的宗教書籍,也嘗試翻譯一些優美詩詞,例如,「聖法蘭西斯禱文」。
聖法蘭西斯(St. Francis
of Assisi,1182年-1226年),義大利亞西西(Assisi)人。他是方濟各會的創辦者,也是動物、商人、天主教教會運動、美國舊金山市以及自然環境的守護聖人。聖法蘭西斯禱文,即為他所作。有一回,他再三閱讀這篇祈禱文,深受感動,便想自己動動腦,練習翻翻看。他先參考一個英文版本和兩個中文譯本,再嘗試重新翻譯。1981年7月26日 ,高俊明獄中家書,就把這份「聖法蘭西斯禱文」試譯成果,寄給牧師娘高李麗珍參考,其全文如下:
主啊,使我成為祢和平的工具。
在憎恨的地方,讓我播下愛心。在創傷的地方,讓我播下寬恕。
在疑慮的地方,讓我播下信心。在絕望的地方,讓我播下希望。
在黑暗的地方,讓我播下光明。在悲傷的地方,讓我播下喜樂。
啊,神聖的主!
願我不企求他人安慰,只求安慰他人;
不企求他人諒解,只求諒解他人;
不企求他人的愛,只求愛他人;
因為在施捨中,我們得著;
在寬恕中,我們得寬恕;
在死亡時,我們會活入永生。
(高俊明,《獄中書簡》,第107頁)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