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民主進步黨黨旗設計者——歐秀雄





◎文字整理/邱斐顯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執行編輯
◎圖片攝影/邱萬興
《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編著者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年》上冊,p.222~223  




每年民進黨黨慶一到,慶祝大會會場必定一片綠色旗海飄揚,卻很少有黨員知道,這面綠色底、白色十字、綠色台灣的旗幟,是出自於歐秀雄之手。


歐秀雄,筆名「官不為」,高雄岡山人。中原大學建築系畢業後,1970年赴日本研習建築設計透視圖。


歐秀雄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從小在教會的環境下,接受音樂的薰陶。除了有設計長才之外,也非常喜歡音樂。1975年,他向師大教授曾道雄學習聲樂,1974年獲得台灣區男聲獨唱冠軍。


從小親身經歷過二二八事件,知道教會的牧師(蕭朝金)遭槍殺,讓歐秀雄對國民黨的統治作風很不以為然。美麗島事件後,前聖經公會出版幹事趙振貳牧師,因介紹高俊明牧師協助施明德逃亡,而被關了兩年。趙振貳牧師出獄後,在艋舺教會舉辦感恩禮拜,歐秀雄應邀到場獻詩,因而認識在台上受邀為貴賓的周清玉。


次日,周清玉便透過趙振貳牧師向歐秀雄表示,希望跟他學唱歌。因為當時周清玉身兼關懷其他受難者家屬的工作與國大代表,自己也是受難者家屬,身心俱疲,打算藉由向歐秀雄學唱歌來發洩情緒。歐秀雄回憶說:「上不到幾次課,周清玉就拖我去策劃『受刑人家屬關懷音樂會』。」


1985年周清玉邀請歐秀雄設計黨外公政會年底選舉要用的旗子。歐秀雄當場設計了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參考大英國協的旗幟,綠色底白色米字,中央有個綠色台灣,因為那時候,綠色已是黨外開始所用的代表色。第二個版本則是以白色底,中間有個黑色的台灣,台灣中間再一個白色的拳頭。


當大家討論這面旗幟時,有人看著白色的米字說,「看起來好像台灣四分五裂」,因此提議改成十字,象徵「台灣背著民主的十字架」。基督徒的成員紛紛表示贊成,但是非基督徒者又反對,認為台灣人大多非基督徒,難引起認同。後來又有人提議把它想成「台灣走在十字路口上」,於是最後就完成「一個十字、各自表述」,而取得一致的認同。




1986928日當天上午,「一九八六年黨外選舉後援會」在圓山飯店召開時,曾有個「迎旗」儀式,迎的正是這一面旗。當天下午,民進黨正式成立。後來,10月中旬,民進黨開會決議把歐秀雄設計的這面旗幟,明定為民進黨黨旗。


出其不意地成為民進黨黨旗設計者之後,歐秀雄原來也差一點就成為民進黨黨歌的創作者。原來,姚嘉文擔任民進黨第二任黨主席時,曾經公開徵求黨歌。原本周清玉請歐秀雄擔任評審,但是當時許多有音樂素養的知識分子根本不敢參與,收到的歌曲品質都不是很好,因此周清玉便請歐秀雄自己創作一首。


歐秀雄拿出早就寫好的「勇敢的台灣人」,歌詞也符合姚嘉文「要有民主、進步」的要求,但這首歌遭到創黨元老費希平反對,因為歌詞一開頭,「台灣島嶼原本美麗,受外邦統治了數百年」,費希平以國民黨並非「外邦」而否定了這首歌,以至於後來民進黨一直沒有黨歌。


然而,後來「勇敢的台灣人」這首有進行曲味道的旋律和歌詞意境,在街頭運動抗爭上,仍成為黨外人士最喜歡唱的一首歌,對反對運動士氣的鼓舞,確實發揮了莫大的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