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斐顯
我的父親已過世十多年了。 2012 年 11 月,妹妹整理出一些父親的遺物,要我看看如何處理。我從這堆物品裡,找到一些歷史文件。其中,父親年輕時所寫的一則手稿--〈教書有感〉,最讓我心動。
我的父親邱玉崑, 1929 年生,高中時代讀的是開南商工職業學校機械科。他畢業後三年, 1953 年,開始從代課教員做起,先後任教於大直國校、大同國校。後來,他努力通過檢定,升為正式教員,任教於永樂國校。
我的周遭有許多親友從事教職工作。和他們比起來,我父親從事教職的時間並不長。後來他辭去教職,轉任職金融界。
我初次看到父親的這篇手稿時,心頭為之一震。我知道父親喜歡「書寫」一些文字,他喜歡抄抄寫寫一些世界偉人的經典名句,我也知道他喜歡隨手寫寫他的心得感想,他的那些手稿都被我珍藏起來。唯獨這一篇〈教書有感〉,是我從未見過的。這份手稿只有一頁,不知老爸是否只寫一半?
上課鈴終於響了,我挾著教科書,心裡充溢著興奮而又緊張的情緒……這是我第一次做教員踏進了教室,步上講台,當我把左手中的教科書放在講桌上的同時,我發現了右手中的那把粉筆,這些雪白的粉筆,像一個巨雷之前的一道強烈的閃電似的,使我突然想起了「蕭伯納」的兩句名言:「知道如何作事的人,勇往直前的去作事了,不知道如何作事的人,只有選擇教書以糊口。」想到這裡,我不由得在心裡對自己苦笑了一下。
教員所能為力的,似乎只有在於能否變化學生的氣質,這一點也正是所謂有能力的教師和無能力的教師的區別之處。亨利貝德 Henry Bett 在「文禮的秘密」一書中說:「無論學生自己願意懂或不願意懂,我們必須使他們懂。」
父親寫的文章,短短三百字不到。他引經據典,連英國大文豪蕭伯納的名言,都被他引用進來。「知道如何作事的人,勇往直前的去作事了,不知道如何作事的人,只有選擇教書以糊口。」 2012 年 11 月,我上網 Google 了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所寫的原文,才知原文如下:“He who can, does. He who cannot, teaches.”
父親接著在這段文字的下面,寫出了最能表達他個性的文字敘述:「想到這裡,我不由得在心裡對自己苦笑了一下。」
讀到這段文字,我眼前似乎跳出一個高高瘦瘦的、年輕帥氣的男教員(父親的身高 177 公分),手裡拿著粉筆,在講桌與黑板之間迴旋。他的神情彷彿穿越時空,直達我的腦海。
我的父親,小時候在家裡,和家人講的是「台語」;在學校,和 老師、同學講的是「日語」,直到他高中畢業都是如此。父親告訴我,他讀開南的時候,遇到美軍空襲、要「疏開」時,日本老師就帶著整班的學生,一路從台北市區徒步到烏來山區。
我很難想像,他高職畢業後三年,到國民學校去教學生,竟然要說一種他不熟悉的語言「北京語」。他是怎麼從「講日語」變成「講北京語」的?他又是怎麼從「寫日文」變成「寫中文」的?他從沒對我提過他是如何「學」的。
「想到這裡,我不由得在心裡對自己苦笑了一下。」父親的這一句話,突然像一根鎚子敲了我一下。一九五○年代,父親描述自身的教書感想,半個世紀後竟也適合用在我身上。
這一則〈教書有感〉是父親第一次拿起粉筆教書時就寫下的,我卻是已經離開教職工作半年後,看到父親寫的這則短文,才開始想寫一點我自己的教書感想。
父親當時教的是正要開始接受小學教育的小學生,而我教的卻是歷經種種考試壓力後的大學生。
2009 年起,我在大學擔任兼任講師。開始時,我忐忑不安,為了準備教材,經常處在緊張狀態。我生平第一次踏進教室時,在講桌與黑板之間迴旋,左手拿著麥克風,右手拿著粉筆,面對數十位十八歲以上的大學生講課。我第一次講課兩小時後,喉嚨沙啞,小腿抽筋,搭上公車全身無力。
此後三年,我教課的時候,雖然有少數認真求知、主動提問的學生,多數卻是混水摸魚、遲到早退、甚至上課吃東西、睡覺、講話的學生。面對這些學生,要怎麼教?拿著麥克風照著自己的進度教課?用著最先進的電腦 Power Point 檔案教學?點名讓學生站起來發言?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寫報告?
父親這則短文的第二段文字,再度像一根鎚子敲了我一下。
教員所能為力的,似乎只有在於能否變化學生的氣質,這一點也正是所謂有能力的教師和無能力的教師的區別之處。亨利貝德 Henry Bett 在「文禮的秘密」一書中說:「無論學生自己願意懂或不願意懂,我們必須使他們懂。」
老爸離開教職,是因為他「知道如何作事,所以勇往直前去作事了」嗎?這篇〈教書有感〉,真是叫我咀嚼再三啊!
附註:
1、蕭伯納,愛爾蘭籍的劇作家, 1925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作品風格諷刺、幽默。坊間盛傳一則關於大文豪蕭伯納與英國首相邱吉爾的名人軼事:蕭伯納贈票兩張,邀邱吉爾與友人前往欣賞新演出的戲劇,蕭留話給邱說:「歡迎你帶朋友來,如果你有朋友的話。」邱不甘示弱,回話說:「我現在沒空。過兩天去看戲,如果你的戲還在演的話。」
2、關於亨利.貝德( Henry
Bett ),請參見 “ Some Secrets of Style ” ,此書 1923 年以前就出版,直到現在亞馬遜網站,仍可訂購此書的再版品。而網路上,不易查到亨利.貝德( Henry
Bett )的相關資料。
3、本文作者邱斐顯, 2010 年出版《想為台灣做一件事》。
4、邱斐顯的父親,邱玉崑,請參見:〈悲歡人生的 31 歲〉
請問你是讀忠孝國中的嗎?
回覆刪除在羅神父的懷念祝福園地裡看到你
感覺很像我的國中同學啊,
我是王文芳 如果你還記得的話
文芳,
刪除我是忠孝國中畢業的。
請與我連絡,謝謝。
斐顯 phesha.chi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