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7日 星期二

邱斐顯訪談心情燒錄(13)/入院/一、李良仁的壓箱寶

文/邱斐顯


圖/江蓋世書道創作 F0401P2<入院>_彩墨宣紙(2013


十三、李良仁的壓箱寶


二○○六年二月廿七日上午十一點半左右,專訪劉團長一事完成了之後,當天下午,我也不喘口氣,接著寫電子郵件給雕塑家李良仁,表明我想專訪他。


雕塑家李良仁,是蓋世藝術界的朋友。蓋世曾去他的工作室參觀,回來跟我分享道:「有一次,我到他家,看到他拿出一個小小的雕塑品,他把台灣分成四個部分,分別面向四個方向,表示以不同的角度看台灣。那個作品很特別,意義深遠。直到現在,我一閉起眼睛,還能想起那件雕塑的輪廓,妳不妨邀他訪談看看。」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做這個訪談工作時,也深受蓋世的藝術觀所影響。或許過去他想做的,或不便做的,現在都透過這個訪談工作來達成。我對他坦白說道:「你說李良仁的那個雕塑品很特別,但我一點概念都沒有啊。我要怎麼問他?」



蓋世乾脆拿起筆來,在一張紙上,把他印象中的雕塑品--「四個角度,各自獨立的台灣」,簡單幾筆,勾勒出來。於是,我們就寫了一張簡短的信,立刻傳真到李良仁家裡去,表明訪談意願。


後來,我聯絡上李良仁,他在電話中,很詫異地說:「蓋世兄的記憶力怎麼那麼好?他只看過一次,竟然記得這麼清楚。那個切割成四個角度的台灣雕塑品,的確是我的夢想,我很想把它翻成一件大型戶外雕塑,  但是我現在沒有經費可做。你們想要那個雕塑品的照片,說來不好意思,我還得先到我的倉庫裡,去把它找出來,照相後再給妳。」


我將李良仁的話向蓋世轉述,我們兩人相視而笑,都有那種「挖到壓箱寶」的感覺。


二○○六年三月三日下午四點,我約李良仁訪談。我們談了一個半鐘頭。訪談時,我發現,李良仁本人其實就是一個「說故事」的高手。他侃侃而談,談起自己兒時家貧的童年回憶,談起長大後求學坎坷的心路歷程,談起創作途中的挫折感與成就感。


我們聊到台灣的聯考制度時,我佩服他鍥而不捨的重考精神,不過,他也強調,「如果妳覺得我為聯考奮鬥五年,就很不簡單的話,那麼,妳可以去訪問我弟弟李永豐,他比我還厲害,他拼了七年,才擠進聯考的窄門裡。」他的話提醒我,我可以邀訪李永豐。他的弟弟李永豐,就是紙風車劇團團長。雖然他們是兄弟,但他們卻在各自的領域裡,為台灣的藝術而奉獻。


李良仁的故事精彩動人,並且與我的訪談主題緊緊相扣。我練就了十多篇的功夫下來,訪談寫作的技巧已大有精進。而李良仁的這篇訪談,是我寫得最得心順手的一次。我擬好大綱,抓住其中連貫的邏輯,下筆時腦中文思泉湧,思路順暢,鍵盤上飛指不斷,行雲流水,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不過,我那次對李良仁的訪談期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我生病了。事情是這樣,訪談李良仁之後的一、兩天,我發現自己身體有點不適,腹部常常隱隱作痛。三月五日,我開始覺得自己身體虛弱,有畏寒、打寒顫的現象出現。三月六日,畏寒的情況沒有改善。此外,為了協助女兒處理功課,我又用去了一些時間。結果導致一整天的進度,只大約寫五百個字左右。到了晚上,我肚子痛的情形仍不見好轉。


這一、兩天,我一邊抱著觀察病情的態度,一邊趕著寫稿的進度。腹部疼痛的情況,在三月七日當天,痛得最為劇烈。


蓋世看我疼痛不堪,要我暫時擱下稿子,先去看醫生要緊,問我要不要先去看醫生,但我考慮到交稿的時間壓力,還是決定交出文稿後再去看醫生。他拿我沒辦法,只好依我,就安慰我說:「好吧,妳就忍一忍,用寫稿來轉移注意力吧!稿子寫完後,還是趕快看醫生吧!」


說也奇怪,我坐在電腦前,想起李良仁為藝術奮鬥的故事,竟然暫時忘記自身的病痛,就這樣,我忍著肚子痛的不舒服,持續地在電腦上敲打了好幾個小時的文稿。


晚上十點半,女兒上床入眠後,我繼續埋頭苦幹,拼命電腦鍵上趕稿,而蓋世則坐在飯廳的餐桌上,點著檯燈,一邊跟著艱深的俄文奮鬥,一邊等著我完稿後,再一起熄燈睡覺。三月七日午夜之前,我終於完成了這篇三千八百多字的專訪。


「蓋世,你要不要幫我看稿?」我知道,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有點過分,這時候已是半夜十二點半了。明天一早,我們還得忙著張羅小學四年級的女兒上學。他看我剛寫完稿子,情緒正亢奮著,就回答我:「好呀!」


「我等你幫我看完文稿,我改完後,才睡。」我答應蓋世,明天一早把文稿傳去雜誌社後,就去看醫生。因為肚子已經痛了很多天,我怕看了醫生之後,萬一還有其他醫療狀況要處理,那可就麻煩了。


蓋世很清楚我的擔憂,他耐心地陪著我熬夜,把文稿看完,再等我把文稿改完。我們就寢時,已是半夜兩點鐘了。


三月八日一早,我把文稿傳給雜誌社之後,就急忙到醫院就診。


延伸閱讀:


雕塑家李良仁 夢想「福爾摩沙」放大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