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棘中綻放的百合—高俊明牧師信仰之路(2)
文/邱斐顯
二、求學歷程
高俊明的三舅侯全成醫生,向來注重子女的教育,長年聘請家教來到家中來教導子女學業,也聘請音樂老師,教導鋼琴和小提琴。侯全成把三個兒子,侯書宗、侯書德和侯書文,都送去日本東京讀書,並拜託當時長住日本的蔡培火來照顧。蔡培火是高俊明的姨丈,他的太太,是高俊明母親的表姊妹。
1939年,高俊明小學五年級,年僅11歲,就跟著表兄弟侯書德、侯書文,以及蔡培火的獨子蔡敬仁等人,離鄉背井,遠赴東瀛,當起小留學生。他們一起住在東京蔡家。就讀淀橋第四國民學校。
求學不順遂,思索人生意義
高俊明國小畢業時,參加中學入學考試。跟他一起來的侯書文和蔡敬仁,他們一考就中;但是高俊明連續考三所中學,皆名落孫山。他考的學校越來越差,但是他依然考不上。他沒有考取任何一所日間學校。最後,他不得不去考夜間學校。
高俊明雖然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當時他還沒有接受基督信仰,不喜歡去教會。他小時候住台南,三更半夜父母親會叫醒他起來做禮拜,那種儀式呆坐很久,既乏味又無聊。這些兒時的經驗,讓高俊明深深覺得:「人只要按良心去做,不要做壞事就好了,何必去教會?」因此宗教對高俊明而言,並非必要之事。
高俊明遠離家鄉,離開雙親,雖受親戚長輩照顧,但當時求學不順遂,再加上每天親歷戰火人生,感受死亡恐怖,目睹那些工廠的工人,有錢就去喝酒買醉,去風化區閒逛,過著沒有目標、沒有明天的生活。高俊明忍不住暗自反省:「到底人生是什麼?」
再三反省,高俊明終於了解,生命有限,道德知識也有限;人的心靈空虛,人的信仰有限。他如同大海中迷航的船隻,渴望看到指引港口的燈塔。高俊明於是開始追求宗教信仰。他開始讀佛經,他開始讀《成長之家》,那是當時日本新興的宗教,強調每一個人要不斷成長。他也接觸當時很著名的宗教「創價學會」的相關書籍。
內村鑑三 日本宗教思想家
內村鑑三 (1861-1930),日本宗教思想家。圖片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Uchimura_Kanzo.jpg當時,高俊明曾在三舅侯全成的書房裡,看到內村鑑三所著的書。他開始探索內村鑑三的宗教思想。內村鑑三(うちむら かんぞう,1861-1930),出生於江戶(東京舊名),日本明治、大正時代「無教會主義」(Non-church
Christianity)的創始人,近代日本重要的思想家與傳道人。
內村鑑三16歲時,考入北海道札幌農校,該校即為現今北海道大學的前身。札幌農校是日本第一個以英語為主要授課語言的學校,創校者是美國克拉克博士(Dr. William S. Clark)。克拉克校長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在校期間不長,卻強調學生應學習自由、平等、博愛等的近代文明價值,他臨走時,留給學生一句話:「青年人,當胸懷大志!」(Boys, be ambitious!)。這句話,影響深遠,北海道大學至今仍奉為校訓。
當時,除了內村鑑三之外,新渡戶稻造也受教於克拉克博士門下。他們同時於此接受基督信仰。新渡戶稻造後來擔任國際聯盟副秘書長。
1890年(明治23年),內村鑑三留美回來,任教於東京第一高等中學,當時明治天皇頒布有名的「教育勅語」。1891年1月9日,該校舉行了所謂的「奉戴式」,就是全校師生必須爬上台上,向安放「教育勅語」的黑油漆的小木箱子,行最敬禮。輪到內村鑑三上台時,他竟然表示拒絕向這種「偶像」行禮。此事鬧得「滿校風雨」,在新聞界的渲染之下,星火燎原,傳遍日本全國。內村鑑三馬上成了眾矢之的,「國賊」污名隨即加身。他因而失業,重病,他的妻子也因過勞成疾而過世。
信靠基督 反對日本軍國主義
內村鑑三深受其校長克拉克博士激勵,一生致力傳揚基督福音,他曾在札幌成立獨立教會,成為日本「無教會主義」先驅。該派別主張,人只要信靠基督,不必經過任何制度儀式,就可以成為基督徒,也不一定要受洗加入教會。
內村鑑三一生反對日本軍國主義,反對日本發動戰爭、侵略他國,他的言行因而得罪當道。1903年,日俄戰爭開戰前夕,內村鑑三高唱「戰爭廢止論」,公然批判軍國主義的野心政客,他反戰的主張被視為反社會、反國家的異端,但是,他的堅持與熱情,卻贏得許多日本知識份子的讚揚。
內村鑑三曾在一場著名的演講中,提出一個問題:「人類留給後世最大遺產是什麼?」,他自己認為,留給後代子孫最有意義的、最能留芳百代的,就是「勇敢而高尚的生涯」。
未完待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メンズ水着 激安
回覆刪除ワクワク♪o(・ω・o)(o・ω・)oワクワ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