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祂憑真實將公理傳開。」--以賽亞書四十二章三節
楊啟壽,他出自嘉義農校,卻轉而沈浸神學,奉獻原住民教育。
楊啟壽,他投身花蓮玉山神學院長達30載,他與師生拓荒開墾,
如今校園的花草樹木,隱約留下他當年辛苦植栽的身影。
楊啟壽,他擔任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期間,他參與起草及發表
「台灣主權獨立宣言」,為台灣民主人權歷史,寫下重要的一頁。
他信奉「壓傷蘆葦,祂不折斷」的疼惜理念,
他力行「壓傷蘆葦,與其同在」的實踐哲學。
這就是楊啟壽牧師。
五、社會關懷
原住民運動,風起又雲湧
這段話,雖是用來教導學生的話,然而在玉神奉獻原住民教育三十年的楊啟壽,就是如此身體力行耶穌基督的精神。從1976年到1989年,楊啟壽一直擔任玉山神學院的院長。1984年,楊啟壽再赴美國密西根州 Western Theological Seminary 攻讀神學碩士一年,此時,他接觸到西方解放神學的思想,開始希望積極培養原住民的教師人才,期待原住民學生能盡早接手玉神院長之職。
他開始接觸解放神學之際,也是台灣社會變動最大的階段。那時雖是戒嚴時期,卻也是台灣黨外運動風起雲湧、街頭狂飆的年代。當時國民黨以國家機器嚴重迫害原住民的生存之道,身為玉神院長,楊啟壽甚至以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經文,鼓勵學生參與原住民社會運動,這些包括:要求「廢除入山證之規定」、反雛妓運動、要求「特赦湯英伸」、抗議吳鳳神話、抗議東埔挖墳事件、還我土地運動、正名運動等。
1986年2月,楊啟壽以<釋放與暴力>為題,在開學禮拜中教導學生:「……在釋放神學上,常提到的另一種暴力,叫做『機構暴力』。這是指一種機構,或是社會制度本身,構成對別人的傷害而言。比如說,政府制定山地行政法,或藉其餘特別的行政命令規定,原住民入山也要求辦入山證,或是一些山地教會不能與其他宗教團體一樣獲得土地所有權,而必須年年繳納租金,以致傷害教會事工的正常發展,都可稱為一種機構暴力。……那些高明的暴力,以合法手段,來達成非法的目的,雖有合法的形式,但其精神卻是充滿罪惡。……我想,那些以『高明』的手段剝削欺壓原住民的日本人或是漢人,應該是比原住民更愛好暴力的人們。……」
總會總幹事,關心全台灣
若從1959年開始任教算起,楊啟壽的人生中,最精華的三十年歲月,全奉獻給玉神。一個人的一生,有多少個三十年? 許多 教授或教師在教了三十年之後,早已準備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對楊啟壽來說,1989年,在他於玉神任教滿三十年之際,卻又接下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的重要任務,並開啟了他另一個階段為台灣社會的奉獻。
1985年,楊啟壽開始擔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的副書記;1986年擔任書記;1987年擔任副議長;1988年擔任議長。1985年之前,楊啟壽曾接到一些人士的警告,這些人揚言若是他擔任總會幹部職位,玉神的募款將會減少。楊啟壽不為所動,他依然盡力做好他份內的工作。
1989年,擔任總會總幹事將近二十年的高俊明牧師卸下重擔,改由楊啟壽牧師接任。繼玉神之後,楊啟壽再一次從高俊明手中接下棒子,這一次,他服務的是全台灣。
楊啟壽坦承,1971年長老教會總會所發表的「國是聲明」宣言,對他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震撼。他常常思考,教會宣教的意思是什麼?宣教的意義不就是讓信徒了解、支持並關心台灣人民的尊嚴。他明白,基督教有些教派,對台灣的民主、人權議題並不關心;而台灣有些宗教團體,常常表明與政治劃清界線,甚至要求信徒不要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楊啟壽舉例,長老教會與其他教會共同推動「2000年福音運動」,但推動了一陣子,就遇到困難,因為大家對台灣人權問題的觀點不同。
1988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議長楊啟壽(右二)及總幹事高俊明(左前二),於瑞士基督教聯盟的辦公室,與中國教會領袖會面。相片來源/掃描自楊啟壽著《傷ついた葦と共に》(日文版,中譯《與受傷的蘆葦同在》)第97頁
1988年,中國教會領袖開始出國訪問歐洲教會,那年由瑞士基督教聯盟邀請,讓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議長楊啟壽及總幹事高俊明,與中國教協的訪問團丁光洲主教等五位代表見面,談話並共守聖餐。這是中國基督教協會與台灣長老教會的第一次接觸。中國尚未開放時,台灣教會在國際舞台上,能夠強而有力地發聲;但是中國開放之後,他們的教會開始對世界發聲,當他們的聲音越來越大時,台灣教會的聲音在國際上就越難獲得重視。
六、台灣蘆葦
國際舞台上,台灣要發聲
楊啟壽接任總幹事之後,沿續長老教會總會的宣教思想,積極參與和台灣前途有關如針對二二八事件要求平反、公民投票、Say No to China等各項活動。1991年,長老教會總會舉辦一場研討會,邀請普世教協人士來台,探討如何確保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隨後「台灣主權獨立宣言」便於1991年8月20日公佈。
這份宣言的重要性,不亞於1970年以來的三份長老教會有關人權方面的宣言。尤其是面對中共開放後,基於台灣教會在世界舞台能見度大幅減少的壓力,長老教會堅決宣告:「台灣主權獨立。台灣的主權與土地屬於台灣全體住民。台灣與中國是兩個不同的主權獨立國家。」並主張:「一、制訂台灣新憲法;二、以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三、確立台灣與中國的新關係。」這份宣言也和當時台灣社會要求台灣獨立的聲浪極為吻合。
楊啟壽於總幹事任內,積極物色接手人選。他深知,從黃武東牧師、鍾茂成牧師、高俊明牧師到他本人,都是南神出身。而長老教會總會,實際上是由前南部大會和北部大會合併而成的,如果能有一位北神出身的牧師擔任總幹事,對全體教會的發展可能較好。因此,楊啟壽到城中教會找到羅榮光牧師,邀他到長老教會總會來擔任助理總幹事。1998年,楊啟壽三屆總幹事任期結束時,羅榮光牧師獲選為下任總幹事,他也順利交棒給羅榮光牧師。
壓傷的蘆葦,日文版出書
楊啟壽著《傷ついた葦と共に》(日文版,中譯《與受傷的蘆葦同在》)封面
楊啟壽一向認為,人要有思考與批判的能力。過去,他欣賞日本賀川豐彥牧師為貧民服務的精神,後來,當他知道後期的賀川豐彥支持日本以聖戰之名發動侵略戰爭時,楊啟壽就修正了他的觀點。楊啟壽得知曾任日本東京大學校長的矢內原忠雄教授,勇敢地批判日本殖民主義時,他由衷敬佩。
2003年,楊啟壽在日本海外幹事君島洋三郎的鼓勵下,出版《壓傷的蘆葦》(書名取自聖經以賽亞書42:3),楊啟壽以日文寫下《傷ついた葦と共に》(即《與受傷的蘆葦同在》)一書出版。楊啟壽認為:
第一,自己的一生,就像受傷的蘆葦一樣,小時沒有自信,求學時充滿挫折;
第二,當他與原住民作夥,一同工作時,他覺得原住民的命運,也像受傷的蘆葦一樣,處處充滿挫折;
第三,台灣人的歷史與命運,也像受傷的蘆葦一樣,處處充滿壓迫與挫折。
楊啟壽表示,他就是要與受苦的台灣人站在一起。這本書由日本基督教団浪花教會贊助出版,由楊啟壽的女兒楊淑雅負責封面繪製。這本以日文寫成的書,沒有中文版。
苦難的台灣,打拼為人權
1997年,楊啟壽牧師獲頒台南神學院「榮譽神學博士」,圖片來源:
http://tw.myblog.yahoo.comjw!qaes5ZaLBR9x__Iy5bFr4eQ-photopid=753
當台灣的民主運動走到二十一世紀,勇於批判與思考的楊啟壽反而開始自我反省長老教會目前的處境。他表示,因過去特殊的時空背景,長老教會當年所做所為,都勇於和受苦受難的台灣人民,堅定站在一起,不論是維護台灣人權,或是主張台灣獨立,都有正面的意義。
但是,另一方面,談到宗教信仰,他則強調,台灣已進入民主政治,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政治關懷應有所調整。教會應繼續關心人權議題,但應避開政黨之爭。長老教會可以教導信徒自我覺醒,個別信徒有自由支持自己偏好的政治黨派,也可以主張自己的政治立場,但是整個長老教會,卻不能藉著上帝之名,來為某個特定黨派或候選人背書。
楊啟壽此處所強調的,主要是在釐清一個觀點,那就是,教會對政權而言,應是在野的力量。教會要為保護人民的權利而努力,但是教會不應該急著去分享強大的政治或社會資源。他以二次大戰時德國教會和希特勒的互動模式,來闡明他的觀點。他微微一笑,自謙說道,「我是長老教會裡的 Minority(少數)。」台灣民主政治,歷經國民黨、民進黨政權輪替之後,他的政教分際的觀點,如同西方民主國家,常常於憲法上所規定的政教分立原則一樣。
楊啟壽,他出自嘉義農校,卻轉而沈浸神學,奉獻原住民教育。
楊啟壽,他投身花蓮玉山神學院長達三十載,他與師生拓荒開墾,如今校園的花草樹木,隱約留下他當年辛苦植栽的身影。
楊啟壽,他擔任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期間 ,他參與起草及發表「台灣主權獨立宣言」,為台灣民主人權歷史,寫下重要的一頁。
他信奉「壓傷蘆葦,我不折斷」的疼惜理念,他力行「壓傷蘆葦,與其同在」的實踐哲學。這就是楊啟壽牧師。
註:
楊啟壽牧師學經簡介:
楊啟壽,1931年生,台灣嘉義人。1950年,嘉義農校畢業。1955年,台南神學院神學系畢業。1969年,英國Selly Oak Colleges及Birmingham大學研究。1983年,東南亞神學研究院神學碩士(Th. M.)主修基督教倫理學。1984年,美國 Western Theological Seminary 神學碩士(Th. M.)。1997學年度,台南神學院榮譽神學博士。
1956~1959年,屏東九如基督長老教會傳道師。1959年,開始任教玉山神學院。1976年,擔任玉山神學院院長,封立牧師。1988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第35屆總會議長。1989年~1998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
著有:《撒種的人》--楊啟壽玉山神學院講道集,1989年,《與受傷的蘆葦同在》(日文),2003年。
本文完畢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