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2018年 我的大稻埕之旅


邱斐顯



我是大稻埕个囡仔


2018225日,我應國家二二八紀念館的邀請,發表一場有關「轉型正義」的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 tioh 愛趕緊,轉型正義 е 腳步」。為了準備演講內容,我打電話給我的長輩(我的大伯母),請她回憶我們在法主公廟旁的老家。沒想到,她卻告訴我更多我從來不知道的家族歷史。




演講當中,我以「我是大稻埕个囡仔」做為第一個主題。我從出生、長大,一直到我小學畢業,我們才舉家遷出大稻埕。我們雖然搬家,但是我沒有轉學,我讀的國中--忠孝國中卻依舊在大稻埕區內。


1981年,我高中一年級,父親帶我回大稻埕去聽黨外人士政見發表。此後,只要有黨外人士演講,我多半會與父親同行。


我大學畢業後,到前衛出版社應徵編輯工作,當我讀到《台灣新文化》先前幾期的雜誌時,我才明白,「二二八事件」是所有台灣人心頭驚惶的「禁忌」。我才明白,「二二八事件」的引爆地,距離我的老家--南京西路344巷,只有150公尺。


這次的演講,我花了將近兩個月的時間準備,雖然我沒有去大稻埕,精神上卻一直在大稻埕轉啊轉。我準備演講稿之時,文學大師李喬的話也常常在我腦海浮現。他為了研究「二二八事件」,經常大老遠從苗栗搭客運來台北圓環,走到南京西路的法主公廟附近,他甚至說:「我下了車以後,閉著眼睛都可以走到南京西路344巷那邊。」他就是想知道「二二八事件」的真實情況。


我對「二二八事件」的無知,李喬老師對「二二八事件」的用心,幾乎成了極大的反差。


漫步大稻埕的省思


20183月中旬與4月中旬,我因主編《盧修一與他的時代》一書,與白鷺鷥基金會的朋友們,在大稻埕迪化街的「豐味果品」,為籌劃「紀念盧修一逝世二十週年」活動而開會兩次。


第一次開會,我搭捷運到大橋頭站,然後沿著民權西路、延平北路、涼州街、迪化街一路走著。當我站在我的母校--太平國小門口時,我拿出手機,拍了幾張校門與大門入口處最大棟建築物的照片。






42年前,我是從這裡畢業的。但是這麼多年的歲月過去,學校的景觀不斷更新,早已不是當年我讀書時的景物了。我曾經留學英國,也走訪過歐洲很多國家,他們的建築物保存數十年至百年以上,建築物的外貌可以維持不變,建築物之內卻可以很現代化。台灣要做到這一點,似乎很困難。


我也拍了幾張對街的永樂國小的照片。1950年代末期,我父親邱玉崑在永樂國小教過幾年書。後來,他轉換職場,工作地點從延平北路改至迪化街。我從永樂國小、涼州街,再走進迪化街時,心裡想的是,父親當年在迪化街步行上班的身影。







重溫中學上學路徑


第二次開會,我搭捷運到北門站,然後沿著塔城街往北直走,經過舊名為「海關總稅務司署」的海關博物館,然後走到南京西路、迪化街交叉口,再走進迪化街。步行途中,我開始回想這些我讀國中時常會徒步經過的路線。我當時(15歲)不知「海關總稅務司署」的全名,最多只會直接稱之為「那棟海關大樓」。


我讀國一的時候,我們還沒有搬家,我每天沿著延平北路、長安西路,走到到西寧北路的忠孝國中去就讀。後來,我們舉家遷出大稻埕,我沒有轉學,就改以搭公車的方式,每天從忠孝西路下車,然後走到塔城街、鄭州路,再轉西寧北路到忠孝國中。


因為這兩次開會,我有機會把整個大稻埕好好地走一大圈,也是我料想不到的收穫。


學姊學妹談大稻埕


2015年我因編輯《李鎮源院士百歲冥誕紀念暨一百行動聯盟攝影輯》一書,與前考選部部長劉初枝教授(她是已故的刑法學大師林山田教授的夫人,1991~1992年林山田教授積極投入「廢除刑法100條」運動)有機會進一步深談,我們發現彼此是北一女的學姊妹。我後來都直接稱她為「初枝姊」。


後來我常常把我寫的文章分享給初枝姊。沒想到,有一天我意外地接到我的小學老師陳壽美來電。原來,陳壽美老師也是我的北一女的學姊。


陳壽美老師說,她與劉初枝是北一女同學,她看到劉初枝在分享我的文章,因此打電話給我。陳壽美老師是我小學五、六年級的級任老師。她是一位認真教學、關懷學生的好老師,我對她的印象很深,心裡也常常想念她。我在網路上,看到陳壽美老師已經擔任過幾個國小的校長。這些年來,我也曾想試著尋找陳壽美老師,但又怕老師教過的學生太多,或許不記得我了。接到陳壽美老師的來電時,我喜出望外。


201612月初,在初枝姊的邀約下,我有機會與陳壽美老師相見、相談。那一次初枝姊還邀請其他幾位朋友,大家聊著聊著,不知不覺竟然聊到各人中學的求學經驗。我們談話中提到大稻埕,我才知道,初枝姊讀的是蓬萊國小,陳壽美老師讀的是永樂國小,她們也都是在大稻埕成長的。


當我得知自己將在20182月於二二八國家紀念館演講時,我特地邀請陳壽美老師,而陳壽美老師也專程來為我加油打氣。


  
邱斐顯與陳壽美老師,於國家二二八紀念館。


大稻埕以前叫大埕


201875日,我與初枝姊和陳壽美老師,相約在師大路的「天曉得簡餐餐廳」。這次,我們三人聚會,聊了更多與大稻埕有關的事。



陳壽美校長(左前)、劉初枝教授(右)與邱斐顯(左後),
201875在「天曉得簡餐餐廳」聚餐。攝影廖英彩。


初枝姊說:「大稻埕,阮以前都叫『大埕』。」不過,陳壽美老師和我都沒聽過。「真的嗎?」我心裡很納悶。


她接著說:「敢會是台語的『連音』所造成的?你小漢的時候,有吃過豉(sīnn)予鹹鹹澹澹e塗豆(thôo-tāu)嗎?」是呀。我有吃過。我小時候最愛和阿公一起吃。


「是不是本來應該叫做塗豆葵?阮攏講遐號做ㄊㄨㄚˇㄍㄟˊ。」沒錯。這真的是我兒時的記憶。我有多久沒聽過「ㄊㄨㄚˇㄍㄟˊ」了。一定是幾十年了。


「所以,無的確(bô-tik-khak大稻埕,就安尼叫做『大埕』。」那天,我們聊了很多很多。但是這一句「大稻埕,阮以前都叫『大埕』。」竟一直留存在我的腦海中。


神奇的是,20188月,我在圖書館借一本書,我竟然就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這本書是《台灣今昔之旅【台北篇】》,作者是日籍歷史研究者又吉盛清(Matayoshi Seikiyo),譯者是台灣民主運動前輩、曾坐三度政治黑牢的魏廷朝,出版日期是19979月,前衛出版社出版。



  
書中,「大稻埕」那部分(p.282~283),是這樣寫著:


大稻埕--台灣人精神的起飛基地

大稻埕,據說起源於:農家每逢收穫,就把成捆的稻穗搬到淡水河岸,在那裡曬稻子,因此把那塊曬稻子的場地叫做大埕。


看到這段文字,我雀躍不已,趕緊傳訊告訴初枝姊:「您那天說,大稻埕,您小時候都說『大埕』。果真如此!我找到證據了。」原來這位日籍作家這麼詳細地記載這段台灣歷史。我身為一個大稻埕出世的囡仔,從來不知道「大稻埕也叫大埕」的典故。真是感謝初枝姊。


20189月初,我帶著女兒去大稻埕,做一趟母女都市小旅行。這一趟大稻埕小旅行的心情記事,我都寫在部落格裡。


這是很有意義、很特殊的一趟親子小旅行,我希望我女兒看一看我小時候成長的大環境。


這就是2018年我的大稻埕之旅。


延伸閱讀:


tioh 愛趕緊,轉型正義 е 腳步


作者邱斐顯,《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主編,201712月出版。
著有《想為台灣做一事》,201011月,前衛出版社出版。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台灣民主運動大事記 1981~1985






台灣民主運動大事記  19811985
本文摘自《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1987》上冊。




1981

1/17       台中市立委參選人張春男,因競選言論涉嫌煽惑暴亂,被台中地檢處收押,後判刑36月。

1/18       周渝的紫藤廬茶藝館開幕,成為台灣第一家茶藝館,因屋前老紫藤攀簷,遂命名為「紫藤廬」,成為黨外人士與藝文界人士喜歡聚會之處。

2/8     美麗島辯護律師尤清,獲得黨外省議員周滄淵、邱連輝、何春木、傅文政、余陳月瑛5票支持,當選監察委員。

2/16      《政治家》半月刊雜誌創刊,鄧維賢任發行人兼總編輯。

2/25     《縱橫》月刊雜誌創刊,發行人鄭臨安、總編輯宋國誠、副總編輯黃宗文。

3/11       劉峰松因1980年競選彰化縣國大代表,在宣傳車上廣播「打倒獨裁政權」,被控告散播叛亂思想,遭國民黨以「內亂罪」起訴,被判刑3年半。

4/20       美麗島辯護律師鄭勝助創辦《進步》雜誌,社長林正杰、總編輯林世煜。

6/1    《深耕》雜誌創刊,發行人黃石城,由林正杰、林世煜、林濁水3人擔任主筆。

7/2     返台探親的陳文成博士被警備總部約談。

7/3     陳文成博士被人發現陳屍台大校園內,死因真相未明。

10/25    《關懷雜誌》創刊,發行人周清玉、社長謝長廷。

11/14      縣市長、省市議員大選,美麗島辯護律師陳水扁、謝長廷與林正杰、康水木4人以「黨外、制衡、進步」聯合競選,接起「黨外」的香火,高票當選台北市議員。蘇貞昌、游錫堃高票當選台灣省議員。邱連輝當選屏東縣長,黃石城當選彰化縣長,陳定南當選宜蘭縣第一位「黨外縣長」。從這次選舉開始,有「黨外」字樣旗幟出現演講會場,由范巽綠挑選的「綠色」開始成為黨外的招牌顏色,從此黨外人士大量採用「綠色」系統印刷文宣品。

1982

1/16      施性忠當選新竹市市長,許世賢以74歲高齡當選嘉義市市長。

2/1    《婦女新知》雜誌創刊。

4/9      林宅血案信義路原址改設立為「義光基督長老教會」。

6/10       許榮淑發行、林世煜主編的《深耕》第11期半月刊雜誌出刊,公開指責康寧祥放水,推出特別報導王麗美〈放棄杯葛,黨外還有什麼〉的專題與李敖所寫的〈放火的,不要變成放水的〉,張明雄(邱義仁)的〈批評黨外,刻不容緩〉——抗議黨外杯葛立法院會的虎頭蛇尾,林世煜的〈第一碗圓仔湯〉,掀起了日後黨外雜誌「批康」與黨外公職人員的序幕。

6/29      「黨外四人行」康寧祥、張德銘、黃煌雄與尤清監委應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之邀訪美40天,是黨外第一次集體訪美拓展外交。

8/12      蘇慶黎、蘇治芬、袁嬿嬿、陳秀惠、姚國建等人關懷政治犯子女,在台北縣新店花園新城舉辦第一屆「小小夏令營」。

9/1       黃信介、張俊宏、姚嘉文、林弘宣在獄中發表「美麗島受難人共同聲明」,表明「在台灣完成民主,遠比為中國製造統一更為迫切重要」。

《博觀》雜誌創刊,創辦人尤清、發行人尤宏、主編林濁水,連續以封面故事大談「反對黨!反對黨!」出版4期全遭查禁。

9/16       《深耕》雜誌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黨外運動的目標與路線」座談會,公開辯論黨外路線之爭,邱義仁將黨外路線之爭推向高潮。

9/28       黨外人士在台北市中山堂集會,以「民主、團結、救台灣」提出制定「國家基本法」6項主張,會後周清玉散發「美麗島受難人共同聲明」,讓國民黨大為震驚,警備總部全面查禁該聲明。

1983

1/1    《在野》雜誌創刊,發行人李榮基、社長程福星、總編輯左又新。

1/4    反對開闢二重疏洪道的居民聚集台北縣中興橋頭示威抗議,與警察發生激烈衝突。

1/8    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盧修一博士,因涉日籍人權工作者前田光枝台獨案,遭警備總部羅織罪名逮捕。

1/16       《鐘鼓鑼》雜誌創刊,發行人黃天福、社長陳水扁。
《民主人》雜誌半月刊創刊,發行人陳淑美、鄧維賢任總編輯。

2/24       「前田光枝台獨案」宣判,盧修一判5年感化教育,拘禁於土城「台灣仁愛教育實驗所」,日籍人權工作者前田光枝被驅逐出境。

3/14       黨外第一本政論週刊《前進》週刊創刊,名譽發行人費希平、發行人蔡式淵、社長林正杰,總編輯耿榮水,黨外開始邁向新聞週刊時代。

7/31       第二屆「關懷夏令營」舉行三天活動;會徽由趙振貳設計。

8/13       《前進》週刊姊妹刊物《前進廣場》創刊,名譽發行人費希平、發行人蔡式淵、社長林正杰。

9/3       林正杰擔任召集人,與蘇慶黎共同邀集黨外雜誌10位負責人及新生代編輯在紫藤盧茶藝館開會,討論成立「黨外編聯會」。

9/9       一百多位作家與編輯在台北市四季餐廳成立「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成為戒嚴時期第一個政治團體,創會會長為林濁水、副會長邱義仁、總幹事周伯倫、紀律委員謝長廷、劉守成、鄭南榕、林正杰、蘇慶黎。

9/18       「一九八三年黨外競選立委後援會」成立,提出「台灣的前途,應由台灣全體住民共同決定」之共同政見。

10/10     陳文成博士的父親陳庭茂在總統府附近散發傳單,懸賞新台幣500萬元,要捉拿謀殺陳文成兇手,被警員阻止,強押入警局,傳單被沒收,警方表示今天是國慶日,傳單如果被外賓看見,政府就沒有面子。

10/25      美麗島事件受刑人林義雄的妻子方素敏返台,黨外人士舉著「歡迎方素敏回國參選」的紅布條前往桃園機場接機。

10/27    《生根》雜誌創刊,創辦人許榮淑、發行人許國泰、社長吳乃仁、副社長邱義仁、總編輯林世煜。

10/30     江鵬堅《不信公義喚不回》出版。

11/10     黃天福立委《還我美麗島》出版。

12/3       增額立委選舉,黨外以「民主、自決、救台灣」為競選共同口號,統治當局立刻以「分裂國土」的重罪威嚇黨外人士。江鵬堅律師以「一屆立委、終身黨外」的訴求,當選台北市立法委員。林義雄律師的妻子方素敏在第一選區以121204票當選立法委員,許榮淑參選第三選區立法委員以118898票連任立委,黨外4人行的康寧祥、張德銘、黃煌雄卻落選了,高俊明的牽手高李麗珍僅以17票之差落選。

1984

3/12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第2會期會員大會,選出第2任會長張富忠、副會長劉守成、總幹事范巽綠。




鄭南榕創辦《自由時代》系列週刊,由陳水扁擔任雜誌社社長。這份雜誌總共申請了18張執照,堅持「爭取100﹪言論自由」的訴求,屢遭國民黨查禁、沒收。

3/25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出版第一本小冊子《追念美麗島的母親》,在台中許榮淑服務處舉辦《王拓、黃華母親追思會》。王、黃仍在黑牢,母親均年邁逝世,但倆都無法回家見最後一面。

3/27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成立七個委員會「勞工、台灣史、生態消費、文化經濟社會、婦女、少數民族」分別召開第一次會議。

3/29     《雷聲》雜誌創刊,創辦人雷渝齊。

4/26      黃信介、張俊宏、姚嘉文、林弘宣在獄中展開無限期絕食。

5/1       由郭吉仁、邱義仁、蘇慶黎、賀端藩等人籌組的「台灣勞工法律支援會」成立,郭吉仁擔任首任會長。

5/4    黨外人士組成「美麗島政治犯絕食聲援會」,在台北市義光教會展開連續3天絕食活動,以和平方式傳達獄中受難人絕食訊息,發表「追求民主、分擔苦難」聲明書。

5/11       「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成立,簡稱黨外公政會,是由一群公職人員組成的政治團體,第一屆理事長費希平立委,秘書長林正杰,公政會設有理事7人。

5/20         蔣經國、李登輝宣誓就任第7任總統、副總統。

6/1     《新潮流》雜誌創刊,發行人吳乃仁、社長洪奇昌、總編輯邱義仁。

6/12       《蓬萊島》雜誌創刊,創辦人黃天福、社長陳水扁。

6/24       「為山地而歌」演唱會在台北新公園音樂台舉行。

7/1     《開創》雜誌創刊,發行人黃煌雄。

7/7     《薪火》雜誌創刊,發行人耿榮水。

7/24       台北市議員謝長廷帶著助理和幾位台大學生「走向街頭,趕走垃圾」,手持「請許整備到南港享受戴奧辛」的傳單,在南港沿街散發遭警方制止。

7/28       「桃園黨外聯誼會」與「編聯會」聯合主辦「送正義到海山煤礦」慈善晚會,為海山煤礦死難礦工募款。

8/15       美麗島受刑人林義雄、高俊明、許晴富及林文珍獲假釋出獄。

8/20       《台灣潮流》週刊創刊,創辦人許榮淑、發行人陳信傑。
              《發展》週刊創刊,創辦人鄭南榕。

9/9      《新潮流》第14期刊出〈不合就該分〉以及〈黨外市議員談雞兔問題〉文章,揭開了黨外「雞兔問題」紛爭的序幕。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行會員大會,選出第三任新任會長邱義仁、副會長洪奇昌。

9/10          蓬萊島的姊妹刊物《西北雨》週刊創刊,創辦人黃天福、總編輯李逸洋。

10/15       旅美傳記作家筆名江南的劉宜良,因出版《蔣經國傳》,遭國民黨軍情局長汪希苓、處長陳虎門唆使竹聯幫陳啟禮、吳敦赴美刺殺。

12/6          「黨外公政會」被執政當局內政部長吳伯雄宣布為非法組織,要公政會自行解散,拆下招牌。一時風聲鶴唳,面臨取締邊緣,爆發費希平致函國民黨秘書長蔣彥士風波。

12/10      「台灣人權促進會」成立,江鵬堅立委擔任首任會長,副會長劉福增。

12/16       在黑牢耗盡34年又7個月青春歲月的林書揚與李金木獲釋。(1950531日,林書揚25歲時,因涉及「麻豆案」謝瑞仁叛亂案遭逮捕,以「企圖顛覆政府」罪被判無期徒刑,褫奪公權終身,林書揚被綠島政治犯稱為「聖人」,出獄時已59歲)。

12/29      「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會」成立,主張原住民正名、原住民自治,首任會長胡德夫,這是「原住民」三字首度出現。

1985

1/1       林義雄安葬他的母親林游阿妹女士與攣生女兒亮均、亭均。

1/6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舉行第3屆第4次會員大會,選出新任會長吳乃仁、副會長黃昭凱。

1/11         《第一線》週刊創刊,創辦人、總編輯吳祥輝。

1/12          台北地方法院宣判《蓬萊島》雜誌誹謗案,陳水扁、黃天福、李逸洋各處有期徒刑一年,附帶民事賠償200萬元。

1/16          國民黨軍情局長汪希苓,第三處副處長陳虎門涉及江南命案,被移送軍法機關偵辦。

3/12          以〈送報伕〉享譽台灣文壇的老作家楊逵因心臟病發過世,享年80歲。(楊逵1949年發表一篇〈和平宣言〉,主張人民民主、社會平等、反對台灣託管和獨立,因而被關綠島12年)。

3/19          美麗島受刑人呂秀蓮因甲狀腺瘤疑似復發,在國際特赦組織全力營救下獲准保外就醫。

3/20          江南案開庭提訊陳啟禮與吳敦。

4/27          1屆理事長費希平退出黨外公政會,「黨外公政會」改選,尤清當選第2屆理事長,秘書長為謝長廷。

5/7       黨外編聯會與黨外雜誌社,前往立法院、監察院,抗議「警總非法搜索黨外雜誌」。

5/16         台灣省議會游錫堃、蘇貞昌、謝三升、周滄淵、蘇洪月嬌、黃玉嬌、蔡介雄、傅文政、余玲雅、陳啟吉、簡錦益、陳金德、林清松、廖枝源等14位黨外省議員,抗議省府超額預算照列又強行通過,深覺議會改革無望,集體宣布辭職,這是台灣自治史上最大的一次議員集體辭職事件。有省議會黨外「鐵三角」之稱的游錫堃、蘇貞昌、謝三升回到自己家鄉舉辦說明會。

6/10         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晚上7點在台大校友會館舉辦「陳菊,我們感謝你」生日之夜晚會,陳菊仍在黑牢中。

6/29       《新路線》雜誌創刊,發行人兼總編輯周伯倫。

黨外公政會與編聯會、台灣關懷中心舉辦「施明德、黃華絕食說明會」。

7/3     邱義仁因取得一份警總為箍制言論取締黨外雜誌座談會紀錄,與新聞局二局科員陳百齡、台大政研所學生石佳音3人,以涉嫌「妨礙軍機」被調查局逮捕到台北市辛亥路市調處並遭收押,黨外人士江鵬堅、李勝雄、簡錫等人召開記者會,展開救援行動,發表「濫捕人民就是獨裁」聲明,邱義仁隔天晚上交保獲釋。

7/4     新竹市長施性忠貪污案宣判,判處2年半徒刑,被解除市長職務。

7/15       《山外山》雜誌創刊,發行人陳主惠、社長胡德夫、總編輯林文正。

7/18         黨外雜誌編輯再度發動「七一八請願」活動,在監察院前被圍困2小時,由代表赴行政院遞交請願書,抗議警總全面查扣黨外雜誌作法,警方出動上千名警察封鎖現場。

8/3     黨外民主前輩郭雨新逝世於美國華盛頓亞力山大醫院。

9/6     黨外公政會與黨外編聯會在台北縣新店楓橋酒店,舉辦第1屆「民主實踐研究班」,舉行3天訓練培養文宣、助講人才。

9/28       黨外公政會與編聯會組成「一九八五年黨外選舉後援會」,在台北中泰賓館召開候選人推薦大會,經過長達6小時的審查與投票後,正式推薦出黨外42位縣市長與省市議員候選人名單。

10/24     台灣人權促進會邀請被中共囚禁15年的中國大陸民運鬥士林希翎,在台北耕莘文教院主講「談中國大陸人權」,她說「其實國民黨走的時候,中國老百姓是歡送的」,受到黨外人士熱烈迴響與邀請演講、林希翎在黨外候選人演講場痛罵蔣介石,打破當時台灣言論尺度,受群眾熱烈歡迎。

10/31     一九八五年黨外選舉後援會提出黨外參選共同口號:「新黨新氣象、自決救台灣」。

11/1       《人間》雜誌創刊,陳映真擔任發行人、王拓擔任社長。

11/16      縣市長與省市議員選舉,陳水扁律師獲黨外推薦參選台南縣長,遭國民黨山海夾擊高票落選。尤清在台北縣參選縣長,打一場轟轟烈烈的「彩虹戰爭」,結果敗北。余陳月瑛當選高雄縣第一位女性縣長,當選的黨外省議員有游錫堃、蘇貞昌、黃玉嬌、蘇洪月嬌、周滄淵、傅文政、蔡介雄、陳金德、王兆釧、林宗男、莊姬美、台北市議員選舉,創下黨外提名11名市議員100%全部當選紀錄。

11/18      陳水扁在台南縣關廟謝票時,阿扁嫂吳淑珍在巷道內遭拼裝車撞成重傷,許多黨外人士認為這是一場有預謀的政治車禍,真相迄今未明。

12/26      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修改章程,秘書長謝長廷提案,要在全台各地方設立分會辦法,並將名稱改為「黨外公共政策研究會」,讓非公職人員亦可加入為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