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曾道雄教授更正當年訪談所提到的年代





 曾道雄2010年攝於《想為台灣做一件事》新書發表會。
攝影謝慶龍。



 邱斐顯


最近,我在整理二二八的相關資料,
和友人談起最早的二二八紀念音樂會時,
朋友說,最早的紀念音樂會是在1992年。


我心裡一直都記著,
曾道雄教授於2006年接受我的專訪時,
他說他負責籌劃第一場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的曲目,
並且擔任指揮,為二二八家屬慰靈,那是在1994年。


我也從一些與二二八研究相關的書籍上,
找到當年二二八事件受難家屬林宗義博士說的,
他們在1992年籌辦第一場紀念音樂會。


這聲好啊!
到底佗一个才正確?


前些日子,我為此事去信請教曾道雄教授。



曾道雄教授與邱斐顯    2010年攝於《想為台灣做一件事》新書發表會。
攝影謝慶龍。


他回信說,「應是1992,林博士說得對!請參照民視【228 事件專輯】
(24'35" 有我指揮的慰靈音樂會:布拉姆斯/悲劇序曲 & 莫札特/安魂曲)。」



曾道雄教授又接著補充說明:「那是我提供的年代錯誤資訊,真抱歉。好在可修正。在那次音樂會之後,我又在尤清縣長的邀約下,在台北縣作了兩次 228 慰靈音樂會。一次在板橋文化中心:曲目有華格納的歌劇【最後的護民官】序曲 & 法國作曲家佛瑞 (Faure) 的安魂曲。另一次是在三重市公園露天演出的馬勒【復活】。可能曲目多,憑記憶把年代也搞錯了。」


---------------------------------------------------------------------------------------------


以下是放在我部落格的專訪文章,為了慎重起見,
也遵照曾道雄教授的意願,特此修改。


一九九二年,曾道雄第一次為二二八事件慰靈主辦音樂會,並邀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出面,以國家元首身份在國家音樂廳,第一次向受難家屬致意。藉著舉辦這場音樂會,曾道雄也把長年旅居海外的黑名單音樂家蕭泰然老師邀請回台。


國家音樂廳過去一向都在節目開始之前播放國歌,並要求全體聽眾肅立。由於曾道雄的堅持,這場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音樂會,首度破例,不播放國歌。曾道雄在會中安排演奏台灣民謠、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以及眾所週知的莫札特「安魂曲」,為受創甚深的二二八事件家屬,洗滌積壓了四十多年的心靈沈痾。


台灣聲樂教父:拒演蔣介石的曾道雄
文/邱斐顯


上述文章〈台灣聲樂教父:拒演蔣介石的曾道雄
收錄於《想為台灣做一件事》,2010年出版,前衛出版社發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金門.人權.翁明志




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翁明志



邱斐顯


20161101日,翁明志出任懸缺已久的福建省政府委員兼秘書長。這是翁明志第二度接下這個職務。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陳水扁當選總統後,他首度接下這個職務。2008年翁明志隨著陳水扁總統下台而卸任。2016年蔡英文當選總統,翁明志再度被指派接下這個職務。2017118日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正式成立,以合署辦公模式與福建省政府共同辦公,翁明志同時也接下「服務中心執行長」的職務。


高中時代,民主意識初萌芽


翁明志是少數旅居台灣甚久,且參與台灣民主運動甚深的金門人士。他國中畢業後來台依親,就讀中壢高中。當時他的美術老師簡錦益(後來參選並當選黨外省議員),深受許信良影響,上課之際,經常批評時政。翁明志從小在金門長大,受國民黨教育影響,無論意識型態、國家認同、政治取向,與都一般金門人無異,剛開始接觸簡老師深具批判性的言論時,他十分排斥。後來他慢慢發現老師的評論有理,民主意識逐漸在心中萌芽,因而開始反思國民黨教育。


19771119日中壢事件發生,翁明志當時是大一學生(政大財稅系)。這個事件對翁明志衝擊很大。他對桃園縣長許信良從同情轉為支持,並開始買黨外雜誌來看、拜訪黨外人士,聽他們的政見發表會。看到台灣的民主運動日漸發展,翁明志心裡不斷質疑:台灣人可以選自己的縣市議員,為人民喉舌。自己的故鄉金門,長期被軍方管制,連諮詢代表都是軍方指派的,人民的權利受到諸多限制,是否合理?


翁明志大三那一年,19791210日,美麗島事件發生,黨外菁英被國民黨政府大肆逮捕,大眾媒體全面追殺民主人士,從此他開始投入為黨外人士助選。19831985年他當兵服役,他將自己所見所聞,化為文字,為金門人抱屈,並投稿到黨外雜誌,之後被軍方以特殊份子列管,直到退伍。


主張愛與非暴力的前台北市議員江蓋世,在他所著的《我走過的台灣路》一書中,以文字記下他對翁明志的介紹。


人權長跑,桃園跑到總統府


「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做翁明志,他跟我同年齡,一九五八年生,金門人,政治大學畢業,在學校期間,他就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朋友都稱他為『翁大俠』。他在政大讀書的時候,有一次因為木柵淹水,他租的房子淹水了,他的書籍家當全泡湯了,剛好那時候,立法院剛剛通過國家賠償法,翁明志便一狀告到法院,要求國家賠償,他因這個事件,而上了媒體,成了校園內的焦點人物。後來,他參加市議員選舉敗北,而後投身金門馬祖自救運動,要求解除金馬地區戰地戒嚴,恢復金馬人民應有權利。」


198511月底,江蓋世找翁明志討論策劃19851210日世界人權日的紀念活動。江蓋世列了三個方案,翁明志告訴他,最可行的方案是「人權長跑」,從桃園跑到台北總統府,短距離的慢跑。翁明志說:「桃園那邊的人,因為我助選過,比較熟,後勤補給較沒有問題,距離短,容易做得到。」他們兩人果真排除萬難,於1985128日從早上八點跑到晚上六點,從桃園跑到台北市總統府廣場。



翁明志(左)與江蓋世(右)攝於台北市總統府廣場。照片提供:江蓋世


19861130日,許信良等海外黑名單人士搭機返台,上萬人前往桃園機場接機,遭憲警、鎮暴警察強力封鎖和圍堵七個小時,並被消防車的強力水柱和催淚瓦斯所傷,引爆流血衝突。翁明志、江蓋世等多位《自由時代》雜誌社同事都到場採訪。當天,影像媒體「綠色小組」在現場拍攝軍警施暴鏡頭,並以最快速的時間將錄影拍攝的畫面從桃園送回台北。綠色小組這支「機場事件」的錄影帶,徹底扭轉了1986年底選舉的局勢。


成立第三映象工作室


翁明志受到很大的震撼,他心想,現場採訪的文字記者,與攝影記者拍到的照片,都必須再花時間整理,文字要寫,照片要沖洗,然後刊登在雜誌上、出版與行銷。錄影帶則是剪接、製作後,大量拷貝即可行銷,可以快速傳播。翁明志不久之後便離開《自由時代》雜誌社,自己創業,成立第三映象工作室。



翁明志(圖右)與周柏雅(圖左,現任台北市議員)舉著抗議布條,聲援「救援雛妓」運動。照片來源:翁明志提供。攝影邱萬興


1987715日台灣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令,但金門、馬祖依舊戒嚴。1987827日翁明志,與王長明、陳振堅以及其他金馬青年等多人,一起去台北縣新店市的福建省政府請願。他們要求:「解除戒嚴」、「廢除軍管」、「開放觀光」、「縣長民選」,從此揭開金馬民主運動的序幕。



照片來源:翁明志提供


他們靜坐了一個多小時之後,福建省主席不接見、不理會。他們把請願書燒掉而後離開。1987109日,他們往上請願,從立法院、行政院、監察院,到總統府一一走訪陳情。除了總統府,其他三個單位都接下請願書。但是荒謬的是,幾個月後,次年1988年,他們申請出入境證,結果境管局不核發。他們三人結伴到內政部抗議,內政部答覆說:「金門是國防部管的。」他們因此成了國民黨當局的黑名單,無法自由出入故鄉金門、馬祖。


1988520日,全台農民集結北上請願,在台北街頭爆發嚴重衝突流血事件,當天在立法院前,民進黨基層黨工詹益樺把立法院的看板敲打下來,第三映象工作室的攝影師正好全程拍攝。翁明志表示,由於影像拍得太清楚,原本有些人還以為他們是所謂的「爪爬子」,後來翁明志更因這場農運抗爭遭警方逮捕,羈押在土城看守所一個多月。


和平抗爭,撼不動軍事統治


1989年,無法返鄉的翁明志開始串聯金馬在台人士,組成「金馬愛鄉聯盟」,於1989年八二三砲戰(41週年)紀念日舉行抗議遊行,並提出「實施民主憲政、廢除戰地政務實驗」等訴求,來表達金馬地區人民對「長期軍管、人權剝削」的強烈不滿。



照片來源:翁明志提供


翁明志發現,和平抗爭,完全無法撼動國民黨「軍事統治」,因此他接受民進黨徵召於1989年底參選金馬地區立委,以示對黑名單的抗議。爾後,他要回故鄉設辦事處、發表政見,申請出入境證,依舊遭到刁難。當時內政部回覆他:「台端有礙戰地安全,不予准許。」


翁明志因而採取法律行動,控告國防部長與入出境管理局妨礙自由;並且到中正紀念堂施放「空飄政見氣球」。選舉前一週境管局才核發證件給他,讓他返鄉參選,並規定他選完第二天立刻離開金門。他在政見發表會上撕毀出入境證,表明他要留在故鄉為民主、人權奮鬥。投票次日,軍方立即送上一本新的出入境證給他,並將他強制驅逐出金門。


199151日,《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除,但金門因仍屬戰地,隨即進入臨時戒嚴(所謂的「二度戒嚴」)。翁明志等金馬青年不服,於57日號召金馬旅台人士,在立法院前展開絕食抗議行動。這項活動,持續了11天才結束。這段時間,台灣人民也運用各種方式不斷抗爭,迫使國民黨終於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廢除「懲治叛亂條例」。


199211月國防部宣布金門縣解除戒嚴,終於結束長達43年之久的戒嚴與實施36年的戰地政務實驗。


邀友助選,講台上下只兩人


1993年金門終於首次開放縣長民選。19941月翁明志再回金門參選縣議員。這一次翁明志邀請他的好友江蓋世遠赴金門助選。二十多年後,江蓋世在他的臉書寫下這段往事:


90年代,我曾經專程去金門,為好友翁明志助選站台。我一站上講台,一眼望去,空蕩蕩廣場,沒半個人……,只有情治人員,離我們很遠的地方,錄影蒐證。而他們的背後,則有一些金門鄉親,頭望著我們,相隔數十公尺之遠,匆匆忙忙,走來走去,就是不願走進情治人員拍攝得到的廣場內。當時,我鼓起勇氣,拿著麥克風,對著金門空氣,賣力演講……。我講完了,站在台下的翁明志,他『一個人』給我熱烈的鼓掌!」



照片來源:江蓋世提供


1998年,翁明志不惜再為民進黨一搏金門縣議員的席次,民主化仍未跟上腳步的金門,翁明志依然敗北。直到2000年首度政黨輪替,由民進黨陳水扁接任總統後,翁明志才得以回到金門定居。此時,距他15歲離開金門的時候,已經27年了。這27年來,他在台灣所經歷的民主經驗,是一般金門子弟感受不到的。


談起金門數十年來的變遷,翁明志不得不坦白地說:「台灣的民主經驗,不適用於金門。」


翁明志指出,意識型態上,金門像是一個大眷村,長久以來受到「大中國思想」影響,加上「軍管」、「戒嚴」時間太久,地緣上離台灣也較遠,因此台灣的民主經驗鞭長莫及。國民黨一向在金門實施「指導式的民主」,數十年下來,縱使台灣的政黨輪替已經一次又一次,但是放眼望去,金門的政治由國民黨一黨獨大的現象,始終歷久不衰。


歷史發展,台澎金馬大不同


台灣從18951945年間,由日本殖民統治;金門卻是在國共內戰後,八年抗戰期間(1937~1945年)被日軍占領。同是日本統治,台灣的日本經驗和金門的日本經驗不大相同。


近年來,相對於台灣本島的台獨意識愈趨高漲,金門人士的政治態度其實是很矛盾的。


台灣人和金門人,各自有歷史悲情,但互相無法理解,或者因此產生誤解。台灣人遭遇國民黨軍隊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大屠殺,金門人不曾經歷過;金門人有「古寧頭戰役」與「八二三炮戰」的戰爭歲月,台灣人也感受不到。


台灣人在主張獨立時,金馬人民不但無感,而且有疑慮,因為金馬人民心裡認為,他們地理位置離中國最近,但是他們為台灣人擋子彈,得到的卻是台灣人主張的「台灣獨立」論。他們認知的台獨主張,就是要「放棄金馬」。對金馬人民而言,「放棄金馬」就等同於「回歸中國」,要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這是他們堅決反對的。


反過來說,台灣人民認為金馬人民是「中國統一論」的支持者,這顯然也是誤解。因為如果台灣能反攻中國,那當然最好。對金馬人民來說,因為他們不樂於被中國共產黨統治,也害怕中國共產黨藉機攻打金門、馬祖,因此他們才會極力反對台灣獨立。金馬人民的這種論點,與台灣島內的「獨台」持者極為相似,亦即他們希望「維持現狀」。


民主思潮,有待紮根與耕耘


金門由戰地轉型為民主常態社會過程中,最大的阻力,第一個是金門人的國家認同與意識型態。第二個是金門人民的公民意識欠缺:國民黨的勢力、宗親力量、派系(農會),以及金錢、人情包袱等,以致人民無法理性判斷候選人的政見。


過去,翁明志在金門主動參選的機會全告落選。金門始終是民進黨無法攻下的最艱困選區,民進黨至今仍沒有金門「立委」席次,最多只爭取到縣議員的席次。翁明志指出,2000年總統選舉時,金門約3%的得票率。2016年雖已成長到16%的得票率,但是解嚴已經二十多年的金馬,人民的民主思潮,仍有待積極紮根與耕耘。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延伸閱讀:



「想為台灣做一件事」影音檔 1 2010115日)



《想為台灣做一件事》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