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斐顯
手機為誰響?為了消費者,還是資本家?
圖片/取自網路
四月下旬,我們瀏覽過一些目錄,心中也預估一筆定額來選購一個智慧型手機,連同相關的「綁約條件」、「上網費用」的資訊也都問好了。要進這家手機店之前,我們心裡盤算,少則半個小時,最多一個小時,應該可以買好手機、辦好手續。然而,沒想到,從我們一踏進這家手機店,直到選好手機、辦好手續,整整花了三個小時之久。
一進店裡,我們找到一位我們有點認識的女店員,請她協助我們選購。說有點認識,是因為過去我們家裡曾有手機故障,請她幫忙聯絡送修;而且最近在我們想添購手機時,我們也曾來這家手機店請教過她。基於這樣的信任感,我們才會直接找她服務。我拿出手機廠商的DM,告訴她:「我們想要選購XX牌XX型的智慧型手機。」
那一款啊?目前沒有貨。
她反應出奇得快:「哦,那款啊?我們店裡目前沒有貨。如果妳要,我必須打電話去調貨,而且,一旦決定要調貨,就不能退哦!」
她看我猶豫不決,就問我:「你們為什麼要選那個廠牌?通常,一般店家如果沒有這樣的現貨,表示這款不是很熱門,不太有人用,所以我們不會調進來放在店裡存貨。」
她說完了這些話,我開始起疑心。我要選購這款智慧型手機,其中一個原因是預算。但是她一開口,就希望我打退堂鼓,希望我選購別種款項、價格更貴一點的智慧型手機。
她拿出最熱門、最夯的YY牌YY型,交給我女兒,她看了一下女兒身上的制服,用一種讚揚的口吻,說道:「妹妹,妳要不要先看一看?妳都高三了,班上一定有很多同學都用智慧型手機了吧。」
女兒笑笑對她說:「我的『零』元手機,用六年了,都還好好的!」她回答:「那是妳太會保養了。六年,還『零』元手機,夠本了。現在要上大學,手機若不能上網,就會落後別人很多喲。」
趁著女兒在研究手機時,她不忘補充:「你們知道吧,東西好用,受顧客歡迎,自然就搶手,需求量就增加,我們店裡就會進這種貨品。相對的,如果市場的占有率不高,就是表示客戶的接受度不高,沒有人要買,我們也就不會進這種貨品。」
她指的是,我開口指名要買的XX牌XX型手機。坦白說,此刻,我的心裡沒有什麼「堅決不用某國貨」的念頭,也沒有「非台灣貨不用」的概念,純粹就是以「預算」考量罷了。更何況,她推薦的這個台灣品牌的手機,產地是中國。
網路費『吃到飽』才夠用?
一向以「完美主義」風格行事的女兒,在她的十指間,把玩這個手機。她向我示意,這個手機看起來的確賞心悅目。我深知她的個性,設計不佳的物品,絕對無法贏得她的好感。但是這個手機價格,超出我的預算50%。
接著我們談到合約問題,我以先前請教過她的方案,直接說明我指定要的那一種合約。這位女店員 又有另一番說詞了:「如果是妳女兒要用,原先妳問的方案,不太合適。對大學生來說,他們常常要用手機查資料,或是看影片,我建議妳最好改用另一種網路費『吃到飽』的方案才夠用,……」聽到她這麼一說,女兒又心動了。
我告訴女兒:「妳在這裡等一等,我出去打個電話,問問爸爸的意見。」
我推開門往外走時,一位我熟識的政治前輩,正好要走進這家手機店來。我們相會時,我匆匆和他打個招呼、擦身而過,就走到騎樓打電話。我告訴我先生:「某小姐說,我們原先計畫要添購的手機廠牌,他們店裡沒貨,改推薦別的廠牌,價格一下子比我們的預算再多出一半,那還不說,她又一直推銷網路『吃到飽』的方案……」
老公在電話那一頭,耐著性子聽我的陳述,然後回答我:「網路費『一路吃到飽』,不用了。就照我們原先討論的方案即可。至於手機,因為可以用很多年,如果必要,那麼就照女兒的意思,選好一點的。」
手機進步,民主原地踏步!
我們有了共識,我掛上電話,走進店裡。這時,這位政治前輩也正在詢問智慧型手機的事。我們簡短地寒暄一下,他告訴我說:「這次『太陽花學運』,多虧了年輕的一代,使用智慧型手機,很多連絡工作、實況上傳,連媒體都不用了,就自己來當媒體,發布新聞……我過去都是用最普通、最傳統的手機,現在覺得自己跟不上時代,所以想來看看,換個智慧型手機。」
我知道他的感慨。但是我腦子裡想的是,工具或許可以輔助社會改革,然而台灣的民主歷程走這麼久,一場「太陽花學運」下來,實質的改變幾乎沒有,而手機商或是電信公司卻趁機賺翻了。手機上網費用不斷飆漲,智慧型手機款式也不斷推陳出新,速度搶得再快,這個社會改變了多少嗎?
選好手機,我開始填寫合約內容。這位女店員接著說:「你們要買個手機保護套或是螢幕保護膜嗎?或者是行動電源嗎?」我們母女倆,妳看我,我看妳。她看我們不出聲,就接著問:「買了一個好的手機,如果沒有保護好,不小心掉下去,螢幕摔破了,這些都不值得了。」
為了擔心一個昂貴的手機萬一有失手掉下去的機率,我們考慮一番,終究還是決定選購一個保護套。這個女店員接著又說:「妹妹,那妳要不要再看看螢幕保護膜?」沒想到,這次女兒主動地回答她:「不用了。我不需要。」
服務三小時,到底賺什麼?
折騰了將近三個小時,我們總算把新的合約處理好,帶著這一個所謂很夯、很搶手的YY牌YY型智慧型手機,踏出這家手機店。女兒搶先問我:「手機盒上不是說,螢幕是用強化玻璃做的嗎?她怎麼一直叫我們買保護膜?」原來她也注意到,這個店員不斷行銷手機周邊產品的現象。
她接著問我:「如果手機製造商標示出的價格,就是真正的價格,那麼這位手機店的銷售員,為我們服務三小時之久,她到底賺什麼?」呃!這個問題,問倒了我這個經濟學概念很差的媽媽。
但是當下,我只能很確定地對她說:「她一定有賺,而且賺不少。妳想想看,打從我們預算要買多少錢的手機,她就想辦法一直叫我們加碼,什麼『手機若不能上網,就會落後別人很多喲。』,什麼網路費要『吃到飽』才夠用。……現在滿街充斥手機店、通訊器材行,如果賺不到錢,他們會一家一家地開,一條街上可以有數十家的『中華』、『台灣大哥大』、『遠傳』?」
我記得很多年前,一個朋友曾在聊天時提到,現在「手機店」到處林立,幾乎取代了過去的「鐘錶店」、「眼鏡行」。這位朋友說:「有了手機,可以知道時間,鐘錶就不需要了。而眼鏡一付,可以戴很多年。但是手機商卻會鼓勵顧客常常換手機。他們甚至打出的廣告是,換一個手機(或是換一個手機殼),就可以換心情。」而我們最近也觀察到一個現象:「手機店」甚至取代了「飲料店」。
《東西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
當我先生提議說,要幫即將就讀大學的女兒更換一個智慧型手機時,我心裡其實是非常抗拒、掙扎的。幾年前,我在大學兼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生活周圍的物品概念,我鼓勵學生閱讀Annie Leonard所著的《東西的故事》( The Story of Stuff ),我也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分享他們的讀後感,這本書甚至有好幾個動畫連結,告訴讀者許多不為人所知的故事。
其中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關於手機。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手機製造商不斷地大量製造手機,或是更新手機的容量、速度,電信業者也不斷地以綁約、續約等條件,鼓勵客戶更換手機。再加上手機製造商的本位主義,手機配件絕不相容,從耳機、電池到保護套。這樣的生產、消費邏輯看起來,像是鼓勵生產者勇於創新產品,其實根本是為我們這個地球不斷製造垃圾。
我相信,很多人的家裡有不少手機汰換品,過多的手機殼、電池、充電器、USB接頭,塞滿了抽屜或櫥櫃。如果你有機會到垃圾場走一遭,一定會看到更多的電子產品,堆積在垃圾場。
我承認,手機的確有它的實用性與便利性,某種程度上,手機還可以顛覆大眾媒體。但是在台灣這種資本主義社會裡,手機商的行銷手法,實在太過頭了。電子科技領域的發展雖然不斷往前進,但是高科技研發出來的產品,卻也一直在摧毀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這種夢魘,似乎沒有停下來的時候。所以,我一聽到手機的鈴聲,就不禁內心自問:「手機為誰響?為了消費者,還是資本家?」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本文同時刊載於民報(Taiwan
People News)網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