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斐顯
(本文刊載於2014年3月人本教育札記#297)
父無辜被捕,台獨意識萌
楊東傑留學日本前,台灣尚屬日本殖民地;1947年1月他返台後,台灣政權早已易手。隨後,台灣人民因不滿來台接管的國民黨政府統治管理作風,1947年2月底,「二二八事件」爆發。
「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全台各級民意代表及社會名流,紛紛組成「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以整合民意、維持秩序。楊東傑的父親楊雲龍 醫師則擔任台南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會計主任。
那時楊東傑常常送便當到監獄給父親,但是父子無法相見,也無法通信。父親被收押入獄之後,還有另外一個事件嚴重衝擊著楊東傑。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湯德章律師獲選為台南市治安組長,以維持台南市治安。3月9日 下午,湯德章甚至通過台南人民初選,成為7月1日 台南市三位民選前過渡時期的市長候選人之一。不料,中國國民黨軍隊國民革命軍21師,以平「二二八事件」之亂名義進入台灣,殺入台南後,隨即以叛亂罪名逮捕湯德章。
雖然後來楊雲龍 醫師被釋放回來,但楊東傑心中對國民黨政府已產生鄙視與不認同的心態,加上一些親友長輩的思想啟發,篤信基督信仰的楊東傑開始思考台灣獨立的可能性。
留學講政治,打字為台獨
1953年,楊東傑醫師與友人攝於紐約黃主義牧師住處前。由左至右,分別為黃主義牧師、謝娥女士、林東輝醫師、李鎮源醫師,及楊東傑醫師。照片提供/楊東傑
留美時期,1955年底,楊東傑和另外四位留學生——盧主義、陳以德、林榮勳、林錫湖,共同組成「台灣獨立運動先鋒五人組」。當時,台灣獨立的概念還不普遍。他們不斷討論,之後組成 3F (Formosan’s Free Formosa)。他們五人因而被稱為「費城五傑」。他們為了台灣獨立的理想與信念,決定發行 newsletter,以結合留學生的力量。
楊東傑談起這段往事:「剛開始時,newsletter 都是用手寫,由我用英文打字在臘紙上再油印。印完之後,要如何銷毀這些資料,也令人相當頭痛。」他們不斷與國民黨的特務或是職業學生玩捉迷藏的遊戲,以防萬一。
1954年楊東傑醫師與友人,合影於美國獨立宣言起草地費城。由左至右,分別為楊東傑大妹楊瓊姿,楊東傑、李國璿、陳以德,及林榮勳。
照片提供/楊東傑
「當時,我在放射科當醫師,X-Ray 的報告都要自己打字,所以我有一台打字機。」這台打字機,除了讓楊東傑打醫療診斷報告之外,也為台灣獨立的理想做了一些貢獻。1956年1月,他們發表宣言。宣言由其他幾人起草,由楊東傑用打字機打字。後來,楊東傑要返回台灣時,也把這部打字機帶回台灣來。
1956年6月,楊東傑離開費城,返台貢獻所學。當時他必須從美國東岸,先到西岸去,再搭船從美洲回到亞洲。他得知一個打工的機會,有個車商要找人把一輛新車開到西岸去交給客戶。他爭取到這個機會,一路從東岸把新車開到西岸去,因此省下一趟可觀的旅費。7月中,他在西雅圖搭著中華民國遣返歸國留學生的半貨船,約一個月左右抵達橫濱(Yokohama),後來這艘船的引擎壞了,無法啟航。最後,他再從橫濱搭飛機回台灣。
返台踏入海關之際,楊東傑感受到無所不在的特務,對他百般刁難,一會私下索物,一會指控他偷竊美國醫學雜誌,幾經證實之後,才放他入關。
回台後,楊東傑被召到斗六陸軍醫院,擔任軍醫半年。這半年間,楊東傑看到中國軍隊的真面目,中國兵的教育程度低落,而上級軍人只想貪污。
放射線專科 提供醫療診斷
半年後,他回到台南,在父親楊雲龍的眼科診所後方,開設「楊放射線科診所」。當時,一般的X光診所都是技術員開設的,沒有專科醫師提供診斷報告書。楊放射線科診所是南台灣第一個以放射線為專科,用放射線來進行醫療診斷工作,提供當時最進步的診斷技術。
放射線科的儀器很多,身為一個放射線專科醫師,除了要使用儀器為病人詳加診斷之外,有時候,機器故障了,廠商還沒派人來修之前,楊東傑也要親自去修理儀器。那個年代,放射線醫師使用 X光照射之後,必須把照片拿進暗房沖洗,其原理與照相技術類似。
提起這些放射線專業,楊東傑回憶著:「我讀中學時,有一個來自琉球的日本老師,除了課堂上教課之外,他也教我們攝影。那時候開始,我就對攝影有濃厚的興趣。」不斷地學習醫學科技新知,再加上工作中結合自己喜歡的興趣,楊東傑一路在放射線醫學領域,為病患貢獻他的所學,提供更好、更有效的醫療診斷。
「楊放射線科診所」是當時南部唯一該科診所,有的病人甚至遠從台東,澎湖來就診。楊東傑在台南執業約15年,這段時期,他也受託協助台南省立醫院、台南仁濟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放射科診斷工作。
馬偕放射科,八十才退休
1972年,楊東傑到澳洲參加亞太地區放射線科的學術會議,隨後馬偕醫院美國籍的放射線科主任返回美國,當時馬偕醫院美國籍的院長羅慧夫(Dr. M. S. Noordhoff)及副院長吳再成,聘請楊東傑任職該院放射線科主任。楊東傑決定結束台南的開業,北上服務於馬偕醫院。
楊東傑一上任,就建議院方新購儀器,例如遙控X光診斷機、電腦斷層攝影機、乾式X光攝影機、新式血管攝影機等,並且派出人員出國進修,及增建診斷大樓放射線科新設備。
再赴美進修,八十才退休
1972年到1977年,楊東傑一直在馬偕醫院服務。1977年,54歲的楊東傑帶著家人移民美國,並申請到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Presbyterian Hospital)工作。1978年,楊東傑協助一位來自北京、在美國腦癌治療領域極為權威的陳姓教授,研究如何透過放射線和高熱,阻絕癌細胞的生長和擴散。
1980年,馬偕醫院再度邀請楊東傑回台灣,擔任放射科主任。1986年,楊東傑擔任台東馬偕醫院首任院長,原本任期四年,但他工作兩年後,確定醫院運作無礙,於是返回台北馬偕總院,服務到1993年,年滿70歲才退休。
楊東傑擔任台東馬偕醫院院長時期,與院內醫生合影。
照片提供/楊東傑
退休後,楊東傑又接受仁濟醫院院長張暮年 醫師邀請,轉而到仁濟醫院,擔任放射線顧問。張暮年 醫師是楊東傑在日本慈惠醫科大學的前輩。楊東傑在仁濟醫院整整工作十年。2003年SARS肆虐全台,仁濟醫院因出現院內感染而封院多日,楊東傑也因此被要求居家隔離了一個星期之久。同年,張暮年 醫師過世後,80歲的楊東傑才離開仁濟醫院。
科技新產品,能嫻熟運用
近年來,楊東傑不但自己整理文稿,所有電腦相關的軟體或是手機等相關產品與功能,他都能運用自如。三、四年前,他開始使用網路電話,並常用網路電話與家人或朋友國際通訊。
楊東傑喜歡運動,他表示:「自己能走路,就盡量走路。有時候,也會找太太一起出去散散步。」直到2012年,他89歲之齡,夏天仍保持游泳運動的習慣。楊東傑憑著他篤信的基督信仰,數十年來長期關注於台灣醫療,與台灣政治。他善於利用先進的電腦科技產品,把自己與父親的文史記錄整理下來;他一直保持自己的體能,樂於研究、樂於工作、樂於思考、樂於與人連繫、樂於參與活動。
90歲的楊東傑,正是我們不斷充實自己的最佳學習榜樣。
全文完畢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