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8日 星期一

台灣聲樂教父:拒演蔣介石的曾道雄


文/邱斐顯




本文刊載於《新台灣》新聞週刊 # 514-515
2006.1.28~2006.2.10



曾道雄教授簡介





曾道雄  聯合國  演唱【杯底嘸通飼金魚】


曾道雄教授,我國著名的男中音,也是台灣聲樂教父。除了從事歌劇演唱、教學之外,曾道雄也積極參與指揮、導演與編劇的工作。曾道雄本人文筆流暢優美,不但把莫札特歌劇作品「可愛的牧羊女」,填上中文歌詞,甚至還以自己的生活經驗,編導一齣「稻草人與小偷」青少年歌劇。他涉獵的範圍之廣,令人不得不敬佩他的精力充沛。


多才多藝‧成長歷練精彩豐富


曾道雄,一九三九年出生於彰化田中。北斗中學畢業後,考上台中師範學校。他喜歡閱讀,在學校圖書館看到朱生豪翻譯的《莎士比亞全集》,愛不釋手,高二時發奮把《莎士比亞全集》讀完。「我不只喜歡莎士比亞,也喜歡哥德、莫泊桑等文學家的作品。」有一次上課中,他專心看著借來的課外書,老師發現後,硬是把他手上的書沒收。他想只好自買一本來賠圖書館了,幸好老師下課前還是把書還給了他,令他十分感動。


就讀師範學校時,曾道雄曾擔任學校管樂團的隊長、指揮。師範學校畢業後,考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畢業後又赴西班牙馬德里皇家音樂院進修,師事戴序倫,F. Navarette M.V.Angelos等知名的聲教授,並獲獎學金,在大師Dr. Jan Popper Mario Carta 教授的指導下, 於美國UCLA Opera Workshop進修,並參與演出。「我能走上音樂這條美好的道路」曾道雄說:「應該感謝台中師範學校五育並全的教育」。


曾道雄於一九七一年返台,先後在國立藝專、師範大學和文化大學開設歌劇課程,並成立台北歌劇劇場,努力推動台灣歌劇教育。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間,出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演出及演講足蹟遍及台灣、亞洲、美國以及歐洲各地。


拒演蔣介石.任職師大教海生波


一九七二年起,曾道雄開始任教於師範大學音樂系。一九七五年,蔣介石過世。一九七七年,師大音樂系主任張大勝,籌劃演出一齣追悼蔣介石的音樂劇---陳茂萱創作、張大勝指揮的清唱劇「長相左右」,並請外型高挑挺拔的「小講師」曾道雄擔任蔣介石的角色。


曾道雄拒絕此事,並和張在電話中激烈爭辯並憤而掛斷對方電話。曾道雄回憶這段往事時說道:「後來系裡有人寫信告密,說我對領袖不忠、對國家不忠」。校方以此為由,在兩年一聘的制度下,準備不續聘曾道雄。這是曾道雄個人在學術上首次遭到的政治打擊。


幸好,系上與「人二」熟稔的張錦鴻教授和教務長宗亮東出面緩頰,他師大的老師戴序倫、吳漪曼教授和國內音樂界也為他聲援。師大才在外界壓力下重新開會,並容曾道雄坐在宗亮東教務長的辦公室內,提出辯白,並由宗教務長來回穿梭兩個房間,替他提出辯駁。最後決定讓曾道雄留任,並讓他到維也納休假進修一年。當時,師大的校長張忠良,居然又叫曾道雄將此拒演蔣介石的事件「寫悔過書」。但曾道雄看出這邪道己是強弩之末,只在找下台階,仍順勢反打一把。曾道雄以文字向張校長說明示:「大學乃學術聖地、智慧的殿堂,更是社會的良心。任何人步入此上庠學黌之門,必須摒棄惡念,弘揚心智與美德。本人雖無管仲之才,卻有鮑叔牙之癖。鮑叔牙之癖無他,唯嫉惡如仇而己!」


這個學術的政治風波發生時,曾道雄的一子一女,一個十一歲,一個才九歲。他要去維也納進修前,因逃避白色恐怖而旅居日本的岳父母,擔心這樣的變動對小孩的成長不好,乃強烈建議他把子女送到東瀛,與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曾道雄太太考慮後,接受這樣的安排,從此開啟他們與子女聚少離多的親子互動模式。


曾道雄感慨地說:「說起來也很心酸,從那時候起,我們就沒有太多時間陪著自己的子女成長。兒子、女兒在日本唸完高中後,兒子決定轉到美國唸大學,並在美國發展,女兒則留在日本完成學業和就業。兒子和媳婦現在定居美國。女兒則是嫁給了日本人。」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有趣的是,曾道雄不太懂得日文,英文也非絕佳,現在,他的創作成品則由兒子、女兒分別譯成日文與英文。


東京演唱‧杯底嘸通飼金魚


一九八八年,聯合國難民總署在東京舉辦一場「為非洲飢餓兒童而唱」演唱會,來自台、日、韓亞洲各國的聲樂家共襄盛舉,曾道雄和邱玉蘭代表台灣應邀參加。會中,曾道雄除以俄文演唱鮑羅汀的「伊果王子詠歎曲」之外,還選唱了一首台灣本土創作歌謠「杯底嘸通飼金魚」。出發去日本前,曾道雄特別跟這首曲子的創作者呂泉生老師徵求意見。呂泉生老師知道後,高興地說:「很好啊,你就作你呷唱!」


憶及此事,曾道雄說:「那晚,日本的皇太妃美智子也與兩位太子到場聆賞,她對這首『杯底嘸通飼金魚』一再鼓掌。日本電視台也全程錄影,並由台灣留日的化學博土蕭次融教授譯成日文字幕播映,令日人印象深刻。」


突破禁忌‧舉辦二二八音樂會


五○年代的台灣,二二八事件發生後,白色恐怖接踵而來。小學五年級時,曾道雄看到級老師黃世元突然莫名其妙地被抓走,消失一兩年後而被放回來。曾道雄看到老師幾乎全變了一個樣。「一個原本意氣風發、有朝氣、有活力的年輕老師,經此打擊後,變得整個人像被抽光了元氣。國民黨的黑牢真的厲害。」


巧合的是,曾道雄唸北斗中學時,教他「勞動服務」的老師黃圖,竟然就是黃世元的父親。在血氣方剛的叛逆期,曾道雄和河南籍的導師發生巖重衝突,差點讓這位全校的資優生被送進八卦山下的「彰化少年輔導院」,幸得黃圖老先生和理化老師鄭潤澤、數學老師匡立人出面說情,才以「留校查看」收場。曾道雄憶及此事,仍感激地說:「老師父子先後做了我的恩師,也改變了我年少的命運。」


曾道雄親身經歷過政治對學術及人權的迫害,加上小學老師遭迫害的深刻印象,激發曾道雄勇於突破禁忌,也孕育了他舉辦二二八紀念音樂會的強烈動機。


一九九二年,曾道雄第一次為二二八事件慰靈主辦音樂會,並邀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出面,以國家元首身份在國家音樂廳,第一次向受難家屬致意。藉著舉辦這場音樂會,曾道雄也把長年旅居海外的黑名單音樂家蕭泰然老師邀請回台。


國家音樂廳過去一向都在節目開始之前播放國歌,並要求全體聽眾肅立。由於曾道雄的堅持,這場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音樂會,首度破例,不播放國歌。曾道雄在會中安排演奏台灣民謠、布拉姆斯的「悲劇序曲」,以及眾所週知的莫札特「安魂曲」,為受創甚深的二二八事件家屬,洗滌積壓了四十多年的心靈沈痾。


童年記憶‧編成歌劇搬上舞台



【稻草人與小偷】演出海報。


曾道雄的童年,在彰化田中的鄉間渡過。八寶圳的灌溉渠道,八卦山上的日升日落,農夫清晨下田、荷犁擊鋤而歌的節奏,在在都讓曾道雄記憶猶新。田野間佇立不同姿態和表情的稻草人,則是他最難忘的「玩伴」。祖父從外地帶回的小乞丐「阿華」,隨後也短暫地走進曾道雄的生命中。曾道雄還記得「阿華」白天當乞丐,晚上偶而兼差當小偷。


這段鮮活而珍貴的童年記憶,存放在曾道雄的腦海中,醞釀了四十年。一九八七年,曾道雄在日本東京觀賞肅穆的觀世流著名能劇「春榮」時,發現這齣能劇在節目開始時,夾有一段「狂言」與「瓜盜人」的喜劇,這個喜劇類似西洋文藝復興後期的幕間劇功能,讓觀眾在嚴肅的戲幕之間,有個輕鬆愉快的時候。


曾道雄當時認為這個簡短的喜劇,適合發展成青少年的歌唱劇題材。後來曾道雄研究捷克作曲家楊納傑克的歌劇系列作品時,其中一齣名為「狡慧的小母狐」的歌劇,更觸發了曾道雄寫作的靈感和動機。他決定把自己童年的生活經驗,用「瓜盜人」為素材,結合楊納傑克的小母狐世界,創作這部青少年的歌唱劇「稻草人與小偷」。曾道雄謙虛地表示:「或許我的創作技法尚未臻圓熟,但是關懷台灣這塊土地之情,例如維護自然環境和保護野生動物,以及愛與寬恕為懷的理念,應是這部戲的重要意義。」 




  【稻草人與小偷】導演曾道雄與演員合照。


這齣歌唱劇於一九九九年一月在台中市與新竹縣首演,同年八月,在國家歌劇院連演兩天,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夫婦也蒞臨觀賞。二○○○年,也排定行程全台巡迴演出。但其間,由於經費短缺,李登輝總統還慷慨解囊,把自己出版的書《台灣人的主張》的版稅,撥出了三百萬來贊助這齣歌劇的演出。二○○一年,為了紀念舊金山和平條約五十週年,這齣歌唱劇也應台灣同鄉之邀,到舊金山、溫哥華等地演出。


經費補助.需能鼓勵本土創作


曾道雄表示,台灣本土文化藝術的創作與表演,需要政府透過制度去鼓勵與推動並補助經費的。「稻草人與小偷」屢次演出的經費經常短缺,政府的補助也十分有限。曾道雄憤慨地談道:「相形之下,大陸作家高行健的【八月雪】,編成戲劇演出,當年文建會一出手就補助七千萬元,就足以令台灣本土藝術創作者忿忿不平了。」


今年(二○○六年)八月,日本發行量高達八十萬份的「西日本新聞」社與福岡教育大學,將共同邀請曾道雄,把「稻草人與小偷」一劇,移師到福岡教育大學的所在地宗像市去公演,他們甚至安排在設有兩千三百席的文化中心演出。曾道雄談到這次的出國表演,充滿期待,這也是我們外交困境中良好的文化交流與外交。曾道雄再三強調,政府的補助必須合情合理,才能鼓勵本土藝術家勇於創作,讓藝術真正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去年才從教壇退休的曾道雄,退休後還有一連串琳瑯滿目的計劃,等著他去做。今年三月底到四月初,他將在台北與台灣藝術教音館舉辦「神童音樂大解碼」的莫札特兩百五十週年誕辰系列活動,還有為台中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指揮兩場的「莫札特歌劇精華選粹」,以及為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導演歌劇「唐、喬凡尼」。這就是這位台灣聲樂教父曾道雄,退而不休,矢志為台灣這塊土地的文化與樂教勤奮耕耘的明證。 





本文收錄於《想為台灣做一件事》,2010年出版,前衛出版社發行。


邱斐顯,《想為台灣做一件事》作者。



後記:曾道雄教授於20116月獲得「國家文藝獎」。





2009年9月25日 星期五

江蓋世著《我走過的台灣路》第五章迴盪 5-1鬆動的土壤(上)





江蓋世著《我走過的台灣路》 

第五章 迴盪 

5-1鬆動的土壤(上) 





  台灣的言論禁忌,好比是乾旱的硬土,但黨外的組黨運動興起,再加上我這一波的台獨思想自由運動巡迴全島,使得統治者所控制的乾旱硬土,如同春雨過後,耕牛犁過,成了鬆動的土壤。
 



 


  離開南投,前往台中市,就這樣,我一路北上,沿途,依然受到各地的民進黨基層人士的熱情協助,在我當年所寫的日記本,我並沒有把這些基層黨工的名字,一一記上,所以至今回憶起來,只能記下主要的地方幹部,這一點,我感到很遺憾,因為我一趟路走來,那些默默耕耘的基層黨工,為我們拿旗幟,為我們開宣傳車,烈焰當空,或大雨傾盆時,陪我們靜坐,甚至,被警方團團圍住時,他們就站在我們身邊,展現非暴力的力量……。所以講到這裡,往後的各站示威情形,這裡我就不再一一陳述,只拿讓我印象深刻的,特別提出來說明。 

   七月十八日 下午五點半,我們在台中市議會靜坐完畢,台中市的一位民進黨重要幹部陳元芬,開著一輛張溫鷹服務處的戰車,充當指揮車,協助我們遊行台中市街頭。

 

  當我們一百多人準備出發時,一位殘障朋友,坐著輪椅,輪椅上面插著一面民進黨黨旗。

 

 「伊是啥米人?」我心裡正納悶著,陳元芬趕快跟我介紹,他是我們民進黨的支持者,平常非常熱心,今天特地出來,參加我們的靜坐遊行。

   

 我們的隊伍一開動,那位殘障朋友,就一馬當先,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那輛輪椅,有一個特製的單手轉輪把手,他要很吃力的用手一直轉,輪椅才能按照我們走路的速度,一直前進,看那情景,我心裡非常感動,不禁暗嘆:「這就是民間的力量!」



   七月二十一日 ,我跟蔡文旭兩個人,按照既定的下午四點,來到霧峰省議會,整個空空蕩蕩的省議會門前,沒有半個人。又是個大雨滂沱的一天,怎麼會有人呢?
 



 







  也許是連絡不好,再加上大雨來襲,別說是警察,連半個民眾都沒有,我跟蔡文旭兩個人,一到了現場,只好相視而傻笑,誰叫我們那麼得到老天爺的寵愛,「贖罪之旅」,一路上,不是烈陽,就是狂風,或是暴雨!東看看,西看看,反正也沒人,可不可以偷懶一下子呢,哦,不,這個不成,要是有記者來,我豈不是穿梆了?說了,就要去做。於是,我只好躲在省議會大門階梯前,那個高聳的石柱子旁邊,靜坐下來,一邊欣賞雨中奇景,一邊暗自回味電影【虎豹小霸王】的主題曲,雨水不斷打在我的頭上,哈,人生真愜意! 



 


  我坐了一陣子,咦,前面有人來了,好像是個記者,我喜出望外,雖然看不到半個警察,好歹有個記者出現,那也不錯,雖然沒人聲援,若是能上報,把「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這十二個字,刊登在報上,這一趟,就值回票價了。





  「江蓋世,雨這麼大,辛苦了。」



  喔,原來走過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一位老朋友陳清泉,他是中部地區的記者,我實在太感動了,風雨故人來,還有什麼比這更難能可貴的呢?
 

 



  正當我準備開口,謝謝他冒這麼大的風雨,來採訪我們這場冷清的「示威」,他先向我們兩個人打過招呼,接著就幽默的說道:「我不是來採訪的,我專程來看你們,晚上要請你們吃飯的。」



 


  於是,陳清泉就陪著我們,躲在省議會的屋簷下,一起欣賞雨中奇景……。 

 


  霧峰省議會這一站過後, 七月二十二日 ,我們就一路北上,豐原、苗栗、新竹、桃園,連著幾天,馬不停蹄,有夠累的, 七月二十六日星期日 ,人回到台北,我抽個空,去一個畫廊,看書法家董陽孜的書法展,那天晚上,又跟一個朋友,去看一場羅曼菲的舞蹈。我雖是個讀政治的,在那個動盪的時代,整天在街頭示威遊行,但只要有空,我就想擁抱藝術,讓藝術的真善美,來紓解戎馬倉皇的緊張。 



 


  當我坐在表演廳,看著舞台上, 羅曼菲 女士那優美的舞姿,不禁為之著迷而沉思:「政治的舞台上,不也應該如此嗎?不要硬梆梆的橫衝直撞,而應讓身體徹底的放鬆,以無比的柔軟度,來應付鎮暴警察的盾牌警棍。」



 


  這一點,給我不少啟示,保持微笑,肌肉放鬆,我就能很自然的表現出一種韻律美,舞台上如此,示威街頭上,不也應該如此嗎? 

 


     七月二十八日,我與蔡文旭、楊木萬,搭機飛往台東市。 



 


  台東可說是民進黨的沙漠,在那時,除了台東縣議員張甲長之外,沒有省市籍以上的任何民進黨公職人員,整個政治風氣非常保守。我們在西部地區,由南到北,除了幾個縣市,偶而有穿制服的警察,象徵意義的擋我們一下,我們的「贖罪之旅」,可說是由南而北通行順暢,可是,當我一抵達台東市,當地的民進黨人士就告訴我們,台東警方知道你們要來,如臨大敵,已經嚴陣以待。 



 


  下午四點,民進黨台東縣黨部籌備處召集人張甲長、 龔博育 醫師、詹朝立、胡志成、陳忠和、劉聖吟、黃麗香等人,協助我們,在台東市更生路前靜坐。



 


  台東的街道,車少人稀,過路人並不多,我們靜坐時,佇足圍觀的人只有十幾位,可是當我們靜坐到五點三十分,要準備遊行台東市街時,警方突然派出三十幾位鎮暴警察,離我們 五公尺 ,圍成一個半圓的封鎖圈,不讓我們帶著布條與黨旗,台東街頭遊行。鎮暴警察一跟我們對峙,又值下班時間,來來往往停下來看熱鬧的人,愈來愈多,慢慢的,形成了一兩百人圍觀的場面。據當地一位記者告訴我,這在保守的台東市,是數十年來,警方第一次出動鎮暴警察,來鎮壓示威的。



 


  「站佇我頭前的,甘是正港的鎮暴警察?」我看著那些鎮暴警察,不禁暗自懷疑。

 

   這三十幾個警察,身上根本就沒有厚重的鎮暴裝,只是戴著白色的鋼盔,穿著卡其的短袖,右手拿一根警棍,左手拿一個銀灰色的盾牌,那些盾牌,拿來跟台北市的鎮暴警察所使用的盾牌相比,實在太遜了。我小時候,住在大溪時,在廚房所看到的大型鍋蓋,就跟我眼前所看到的盾牌,有點類似,土里土氣,東凹西凹,看來好像破銅爛鐵的。

 



這還不打緊,要來鎮壓我們的那些警察,一半以上都是面色黝黑的原住民,其中有一位原住民警察,我看他眼珠子一直在打轉,額頭冒汗,臉部肌肉繃緊,沒有任何表情。



 


這也太為難他們了,我後來聽當地的人士提起,說這些鎮暴警察,根本就不是專業訓練的警察,而是為了應付我們這一趟,高喊台灣獨立的政治示威,警方不得不臨時抽調各地的員警,而且以原住民為主,拼拼湊湊而成這一支看來不堪一擊的鎮暴警察。



 


  看在我眼裡,那些原住民的警察,真的是很無辜,上面臨時抽調他們來擔任這項勤務。所以我決定,可以跟他們對抗,但絕對不惡言相向,不肢體報復,只要他們想要逮捕我,我立刻跟他們走。這麼一來,讓那位台東警分局長林獻章頭大了,因為他堅持,如果我們不提出申請遊行,警方將不惜任何代價,要制止我們走上街頭。可是,我也給他很明確的答案,我反抗惡法,但願意接受他們逮捕。



 


  這時,可為難了張甲長,他是台東民進黨籌備處的負責人,但是,台東站的「贖罪之旅」,主辦的是我,他只是協助者,我不肯讓步,林獻章分局長也不肯讓步,雙方僵在那裡,我們動彈不得,警方也撤退不了,聚集的民眾愈來愈多,這下子該怎麼辦呢?



 


最後,委屈了張甲長,他在六點二十五分,代替我填寫了遊行申請表,而警方當場核准,然後我們這一行人,人數不到三十人,就在下午六點五十七分離開台東縣議會,沿著傳廣路、正氣路、中山路、新生路、中華路、大同路、光明路,一路走到火車站前廣場,最後才宣佈解散。 



 


  我們遊行的時候,沿街鞭炮聲此起彼落,許多從來沒有看過示威遊行的台東市民,或探出頭來,或站在門後,觀看我們這一趟「贖罪之旅」。我們拿著一大幅的標語,上面寫著斗大的「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十二字,走在保守的台東街頭,我有著不同的感受。站在第一排拿著布條的,是兩位勇敢的小姐,右側的是,張甲長服務處的幹事黃麗香,站在左側的,是一位熱心支持者的女兒劉聖吟。



 


  黃麗香身材嬌小,但勇氣十足,她事前不但熱心的為我們招兵買馬,協助動員,遊行當天,還跟著我們走上街頭,並且走在第一排,對路人的側目,毫無所懼,我們一邊遊行時,她高興的對我說道:「我好興奮喔,這是台東第一次的遊行!」 



 



(未完待續)

 




 


2009年9月23日 星期三

台灣藝術家英文簡傳(14)-詩人李魁賢Poet Lee Kuei-Shien




 



台灣藝術家英文簡傳(
14詩人李魁賢  Poet Lee Kuei-Shien











編輯/邱斐顯 

EditiorFelicity Fei-Hsien Chiu 







A note about Lee Kuei-Shien



Lee Kuei-Hsien, born in Taipei in 1937, is a famous poet who graduated from Taip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 first started to write poems in 1953 and by 1976, had become a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oets in England . He helped to establish the Taiwan PEN, and was elected vice president of the organizing in 1987 and president in 1995.



His poems have been translated and published in Canada , Greece , India , Japan , Korea , Mongolia , the Netherlands , New Zealand , Romania , Russia , Spain , the U.S. and Yugoslavia .



His awards include Merit of Asian Poet, Korea (1994); Taiwanese Poet Prize (1997); Poets International, India (1998); Poet of the Millennium Award, International Poets Academy, India (2000); and Lai Ho Literature Prize and Premier Culture Prize, both in Taiwan (2001). He was nominated as a candidate for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by the International Poets Academy, India, bringing great honor to Taiwanese literature, even as a nominee for the prize.



He also received the Michael Madhusudan Best Poet Award from the Michael Madhusudan Academy (2000), the Wu San-Lien Prize in Literature (2004) and the Poet Medal from the Mongolian Cultural Foundation (2005).

 









He has attended international poetry festivals in El Salvador , Japan , Korea , India , Mongolia , Nicaragua and the U.S. He served as Chairman of the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s Foundation from 2005 to 2007.

 




Photo courtesy of Lee Kuei-Shien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edited by Felicity Fei-Hsien CHIU
(邱斐顯), former editor of center of web and wireless news service,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台灣藝術家英文簡傳(13)-作曲家王明哲Composer Wang Ming-Jer




台灣藝術家英文簡傳(13)-作曲家王明哲

Composer Wang Ming-Jer




編輯/邱斐顯   

Editior
Felicity Fei-Hsien Chiu
 





A note about Composer Wang Ming-Jer
(王明哲)





Wang Ming-Jer was born in 1955 at Pintong Checheng, a small town near HengChun in southern Taiwan, where the southern Taiwanese folk music known as Hengchun-Tiao
(恆春調) originated.



Many people are moved by Wang's compositions because of his

expressions of crying out for basic dignity, self-esteem and freedom for the Taiwanese under the martial law of the KMT.



He did not learn from traditional musical theory, but is very sensitive in melody and knows how to present his feelings in music.



His outstanding compositions include “Ocean Country”, “Taiwan Spirit”, “ Taiwan ”, “ Formosa and Forever My Country”. 







Photo courtesy of Lee Sing-jen(李信仁) 





The above information is edited by Felicity Fei-Hsien CHIU
(邱斐顯), former editor of center of web and wireless news service, the Central News Agency.